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听雨披夜襟,冲雨踏晨鼓。
万珠络笋舆,诗中有新语。
老龙经秋卧,岁暮始一举。
成功亦何迟,光采变蔬圃。
道边闻井溢,可笑遽如许。
旧山百尺泉,不知旱与雨。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深夜聆听雨声,披衣而坐,直至清晨冒雨出行的情景。他将雨珠比喻为万颗明珠,形容雨滴密集,富有诗意。诗人提到老龙在秋天沉睡,直到年终才开始活动,暗示自己在经历长时间的等待后,终于有所行动。他感叹成功来得迟缓,如同光采被雨水润泽后的转变,从枯寂变为生机勃勃,就像菜园子一样。
接着,诗人注意到路边水井溢出,觉得这情景颇为可笑,因为即使是干旱时节,泉水依然充沛。最后,他以对故乡深泉的思念作结,表达了对家乡无论旱涝都能保持生机的感慨。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雨的意象,寓言了诗人的人生境遇和对自然的感悟,展现了宋代理性与感性的交融。
不详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月桂花上雨,春归一凭栏。
东西南北客,更得几回看。
红衿映肉色,薄暮无乃寒。
园中如许树,独觉赋诗难。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百年几晴朝,徐步山径湿。
忽悟春已深,鸣禽飞相及。
雪消众绿净,雾罢群峰立。
涧边千嵁岩,今日何复集。
城西望城南,十日九相隔。
何如三枝杖,共踏江上石。
门前流水过,春意满渠碧。
遥知千顷江,如今好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