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闲阶夜雨滴,偏入别情中。
断续清猿应,淋漓候馆空。
气令烦虑散,时与早秋同。
归客龙山道,东来杂好风。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哀愁的夜晚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夜雨滴落在空阶上的声音,这不仅是对自然之声的细致描摹,更融入了诗人的独特情感——“偏入别情中”,似乎这夜雨的声音勾起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某种哀愁或思绪。
接下来的“断续清猿应”则进一步加强了这种氛围。这里的“清猿”指的是远处传来的猿啼声,通过“断续”的修饰,这些声音显得更加凄凉和孤寂,它们似乎在回应着夜雨的声音,也在呼应诗人内心的寂寞。
而“淋漓候馆空”则更深化了这种空旷与寂寞的情绪。这里的“淋漓”形容的是雨水滴落的声音,而“候馆”则是指等待客人的厅堂,词语中的“空”字不仅描摹了场景,更暗示了一种期待中带来的空虚感。
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溺在这种情绪之中,他通过“气令烦虑散”表达了对自然力的敬畏与顺应。夜雨的声音似乎有着净化心灵的力量,让诗人的烦躁忧虑得以释放和消散。
随后的“时与早秋同”则将时间的流转与季节的更迭联系起来,表达了对现实中时间流逝的感慨。这里的“早秋”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蕴含着诗人对于岁月变迁的感悟。
最后两句“归客龙山道,东来杂好风”,则展现了诗人的送别之情。这里的“归客”指的是即将离去的朋友,而“龙山道”则是他们返回之路。“东来杂好风”中,“东来”可能是指朋友来自东方,或是指朋友将要向东而行;“杂好风”则是一种祝愿,希望朋友能够一路顺风,所历之地皆有美好的事物等待着他。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夜雨声音的细腻描摹,以及与自然景象的情感交融,展现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超脱于世俗之上的淡然自得。
不详
俗姓谢,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万里巴江外,三声月峡深。
何年有此路,几客共沾襟。
断壁分垂影,流泉入苦吟。
悽凉离别后,闻此更伤心。
世业西山墅,移家长我身。
萧疏遗树老,寂寞废田春。
车巷伤前辙,篱沟忆旧邻。
何堪再过日,更送北归人。
曾看颜氏传,多记晋时仙。
却忆桐君老,俱还桂父年。
青春留鬓发,白日向云烟。
远别赍遗简,囊中有几篇。
隔暑蘋洲近,迎凉欲泛舟。
荣从宪府至,喜会夕郎游。
气夺沧浪色,风欺汗漫流。
谁言三伏夜,独此月前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