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
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
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悲秋》,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不安局势的忧虑以及个人的漂泊无依之感。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 这两句描绘出一个秋季的萧瑟景象,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动乱的情况,群盗横行,国家不宁。
"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 诗人表达了对远方家庭的思念之情,以及身处异乡的孤独感受。这里的“秋”字,不仅是季节的指代,也寄托着诗人的凄凉与哀愁。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 高飞的鸟儿引发了诗人的深深忧虑,而他自己则随波逐流,与普通百姓一道,这两句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无奈和悲凉。
"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这最后两句表明诗人曾有意向往壮丽的自然景观——三峡,但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如愿,而他渴望看到的是繁华的京城(长安与洛阳)。这里流露出诗人对恢复国家安宁、个人理想实现的深切期盼。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内心感受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社会动荡不安、个人命运多舛的哀愁,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恢复国家安宁与个人理想实现的渴望。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苒苒谷中寺,娟娟林表峰。
阑干上处远,结构坐来重。
骑马行春径,衣冠起晚钟。
云门青寂寂,此别惜相从。
提封汉天下,万国尚同心。
借问悬车守,何如俭德临。
时徵俊乂入,草窃犬羊侵。
愿戒兵犹火,恩加四海深。
久客宜旋旆,兴王未息戈。
蜀星阴见少,江雨夜闻多。
百万传深入,寰区望匪它。
司徒下燕赵,收取旧山河。
闻道并州镇,尚书训士齐。
几时通蓟北,当日报关西。
恋阙丹心破,沾衣皓首啼。
老魂招不得,归路恐长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