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龙山歌(其一)

曲龙丈人冠藕花,其颜色映光明砂。

玉绳金枝有通籍,五岳三山如一家。

遥指丛霄沓灵岛,岛中晔晔无凡草。

九仙傲倪折五芝,翠凤白麟回异道。

石台石镜月长明,石洞石桥连上清。

人间妻子见不识,拍云挥手升天行。

摩天截汉何潇洒,四石五云更上下。

下方小兆更拜焉,愿得骑云作车马。

形式: 古风

翻译

曲龙丈人头戴藕花冠,其色彩在明亮砂石上映照。
他如同玉绳金枝般尊贵,与五岳三山如同一家人。
他手指远方的灵岛云霄,岛上繁花似锦,没有寻常草木。
九位仙人傲然独立,采摘仙草五芝,翠凤白麟随他踏上奇异道路。
石台石镜月光常明,石洞石桥通往仙界清幽之地。
人间的妻子儿女见了都认不出,他挥袖升天,身影消失在云端。
他的身影高入天际,横跨天河,上下皆有奇石祥云伴随。
凡人向他膜拜,希望能乘云驾驭,如车马一般飞行。

注释

丈人:对年长者的尊称。
藕花:象征纯洁或仙气的荷花。
玉绳金枝:比喻高贵的身份或地位。
通籍:古代官员的身份证明。
丛霄沓灵岛:形容云雾缭绕的仙境岛屿。
晔晔:形容光彩照人。
九仙:泛指神仙。
翠凤白麟:神话中的吉祥神兽。
石台石镜:象征仙界的自然景观。
人间妻子:指尘世亲人。
摩天截汉:形容极高之处。
小兆:普通人,百姓。
拜焉:礼拜,表示敬仰。
骑云:比喻飞翔升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仙人在曲龙山的生活情景,充满了神奇与超脱的情趣。开篇“曲龙丈人冠藕花,其颜色映光明砂”两句,生动地勾勒出一幅仙人戴着藕花冠冑、身处光彩中如玉般洁净的画面。藕花在古代常象征高洁与超凡,这里不仅强调了仙人的清逸,而且通过“映光明砂”来形象地表达了一种脱俗的境界。

接着,“玉绳金枝有通籍,五岳三山如一家”则描写了仙人手持玉制的绳索和金质的树枝,这些神秘的物品似乎能与自然万物沟通,使得五岳三山都成为他灵魂的一部分。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也映射出一种超越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精神追求。

“遥指丛霄沓灵岛,岛中晔晔无凡草”两句,则是仙人远望仙岛的情景。这里的“丛霄沓灵岛”可能是指某个神秘的地方,而“岛中晔晔无凡草”则形象地表达了岛上的景物都是非凡俗之物,给人一种超自然、纯净无暇的感觉。

接下来的“九仙傲倪折五芝,翠凤白麟回异道”中,“九仙”可能指代仙人群体,他们在仙境中采摘长生不老的灵芝草。翠凤和白麟是传说中的神兽,它们的出现增添了仙境的奇幻色彩。

“石台石镜月长明,石洞石桥连上清”两句,是对仙界景观的描绘,石台、石镜、石洞、石桥等元素都营造出一种仙境的宁静与纯净,而“月长明”则让人联想到夜晚的清辉,这一切都在传递一个超脱尘世的意境。

诗中,“人间妻子见不识,拍云挥手升天行”两句,则是仙人对现实世界的淡然。仙人对于世俗的人情世故已经看得很淡薄,他们甚至连亲人的面孔都认不出来了,这种超脱达到了极致。

最后,“摩天截汉何潇洒,四石五云更上下”是对仙人飞行之术的描述。他们能够自由地在天地间穿梭,不受尘世束缚。而“下方小兆更拜焉,愿得骑云作车马”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神通法力以及仙境生活的向往与敬仰之情。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仙界景物和仙人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永恒生命的精神内核。

收录诗词(242)

顾况(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悲翁,汉族,(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

  • 字:逋翁
  • 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
  • 籍贯:唐朝海盐

相关古诗词

曲龙山歌(其二)

子欲居九夷,乘桴浮于海,圣人之意有所在。

曲龙何在在海中,石室玉堂窅玲珑。

其下琛怪之所产,其上灵栖复无限。

无风浪顶高屋脊,有风天晴翻海眼。

愿逐刚风骑吏旋,起居按摩参寥天。

凤皇颊骨流珠佩,孔雀尾毛张翠盖。

下看人界等虫沙,夜宿层城阿母家。

形式: 古风

行路难三首(其一)

君不见担雪塞井空用力,炊砂作饭岂堪食。

一生肝胆向人尽,相识不如不相识。

冬青树上挂凌霄,岁晏花凋树不凋。

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行路难,行路难,何处是平道。

中心无事当富贵,今日看君颜色好。

形式: 乐府曲辞

行路难三首(其二)

君不见少年头上如云发,少壮如云老如雪。

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

吕梁之水挂飞流,鼋鼍蛟蜃不敢游。

少年恃险若平地,独倚长剑凌清秋。

行路难,行路难,昔少年,今已老。

前朝竹帛事皆空,日暮牛羊占城草。

形式: 乐府曲辞

行路难三首(其三)

君不见古人烧水银,变作北邙山上尘。

藕丝挂在虚空中,欲落不落愁杀人。

睢水英雄多血刃,建章宫阙成煨烬。

淮王身死桂树折,徐福一去音书绝。

行路难,行路难,生死皆由天。

秦皇汉武遭不脱,汝独何人学神仙。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