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景冲澹偶然作二首(其一)

秖隈蒲褥岸乌纱,味道澄怀景便斜。

红印寄泉惭郡守,青筐与笋愧僧家。

茗炉尽日烧松子,书案经时剥瓦花。

园吏暂栖君莫笑,不妨犹更著南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独自坐在蒲垫岸边,头戴乌纱帽,心境清澈。
用红印信寄予泉水,对郡守职位感到惭愧,青竹筐中装载春笋,又让我对僧人生活心生愧疚。
整天在茶炉上煮松子,长时间研磨瓦花作书案装饰。
园丁暂时栖息,你不要笑话,这样的生活也未尝不可,就像《南华经》所描绘的那样超脱。

注释

秖隈:独自。
蒲褥:蒲垫。
岸乌纱:岸边戴乌纱帽。
红印:红印章。
寄泉:寄予泉水。
惭郡守:对郡守职位感到惭愧。
青筐:青竹筐。
笋愧僧家:对僧人生活心生愧疚。
茗炉:茶炉。
松子:松子。
书案:书桌。
剥瓦花:研磨瓦花装饰。
园吏:园丁。
君莫笑:你不要笑话。
著南华:像《南华经》那样超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的田园风光图。"秖隈蒲褥岸乌纱",蒲草丛生于湖岸边,蒲叶间缠绕着细如丝线般的水迹,这种景象给人以清凉之感。"味道澄怀景便斜"则是诗人对这份宁静美好情境的享受和回味。

接下来的两句,"红印寄泉惭郡守,青筐与笋愧僧家",诗人通过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于物资供给不足的歉意。红色的官印象征着官方文件,这里可能是对上级之物资调配的不满;而青色筐篮与竹笋则象征着农家或僧侣生活,诗人也表达了对于这些生活层面供给不足的歉意。

"茗炉尽日烧松子,书案经时剥瓦花"两句,则描绘了一种安逸自得的学习生活。茗炉中燃烧着松子作为香料,时间流逝于书案前,而书案上则是剥落的瓦片装饰,这些细节都透露出诗人对此刻静谧环境的珍视。

最后两句"园吏暂栖君莫笑,不妨犹更著南华",诗人似乎在劝慰一位园中的小吏或是自己暂时栖息于这片宁静之地,并不必感到羞愧。末尾提及的"南华"可能指的是《庄子》中的理想境界,这里则象征着诗人对于更高精神追求的向往。

总体来说,皮日休在这首诗中通过对夏景的描绘和生活细节的反映,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之美的享受以及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追求。

收录诗词(427)

皮日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 字:袭美
  • 生卒年:867

相关古诗词

夏景冲澹偶然作二首(其二)

一室无喧事事幽,还如贞白在高楼。

天台画得千回看,湖目芳来百度游。

无限世机吟处息,几多身计钓前休。

他年谒帝言何事,请赠刘伶作醉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旅舍除夜

永夜谁能守,羁心不放眠。

挑灯犹故岁,听角已新年。

出谷空嗟晚,衔杯尚愧先。

晚来辞逆旅,雪涕野槐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润卿遗青䭀饭兼之一绝聊用荅谢

传得三元䭀饭名,大宛闻说有仙卿。

分泉过屋舂青稻,拂雾彯衣折紫茎。

蒸处不教双鹤见,服来唯怕五云生。

草堂空坐无饥色,时把金津漱一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病中书情寄上崔谏议

十日来来旷奉公,闭门无事忌春风。

虫丝度日萦琴荐,蛀粉经时落酒筒。

马足歇从残漏外,鱼须抛在乱书中。

慇勤莫怪求医切,只为山樱欲放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