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千官簪笏俨成行,春逐銮舆出建章。
丹凤案明分曙色,绛纱袍暖起天香。
旌旗影里陈方物,金石声中举寿觞。
可惜龙墀立班处,刘生独自卧清漳。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早晨的壮丽景象,通过对官府早朝仪式的细腻描述,展现了一种庄重而又生动的画面。诗人以“千官簪笏俨成行”开篇,设定了整体的正式氛围;紧接着,“春逐銮舆出建章”则将时间和空间背景具体化,表明是春季,在朝堂前进行的仪式。
“丹凤案明分曙色,绛纱袍暖起天香”两句,不仅描写了朝堂上的装饰,还通过对颜色的细节描摹(丹凤案、绛纱袍),营造了一种温馨而神圣的早晨气息。诗人还巧妙地将视觉与嗅觉结合,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
“旌旗影里陈方物,金石声中举寿觞”两句,则通过对仪式用具(旌旗)和声音(金石)的描写,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同时,“举寿觞”暗示了这是一次庆典。
然而,在这样宏大的背景下,诗人却在最后两句突转话锋:“可惜龙墀立班处,刘生独自卧清漳。”这里的“刘生”很可能是诗人的代称,而“独自卧清漳”则表明诗人因病未能参与这壮观的早朝仪式。这一转折,不仅突出了个人小我的孤立感,还让整个画面带上了淡淡的忧郁色彩。
不详
晚滩如雪起沙鸥,咫尺姑苏亦胜游。
逸势泻归沧海远,冷声分作太湖秋。
葑田几处连僧寺,橘岸谁家对驿楼。
鲁望不存无可语,片帆中夜渡清流。
殷红鄙桃艳,淡白笑梨花。
落处飘微霰,繁时叠碎霞。
苑宜开帝里,坛称在儒家。
丽日明珠箔,清香袭绛纱。
贝阙琳宫紫雾深,凤凰仙乐尚愔愔。
鼎湖往事三千载,石笋青春一万寻。
挺立不教凡草长,削成应免俗尘侵。
霓旌绛节知何处,空有莲花送好音。
玉坛三级接秋空,此是仙家第几重。
羽客有时来驾鹤,王人无岁不投龙。
微吟海月生岩桂,长啸天风起涧松。
司马先生何处去,篆碑犹有白云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