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同受艰难骠骑营,半年中听揭枪声。
草头送酒驱村乐,贼里看花著探兵。
讲易工夫寻已圣,说诗门户别来情。
荐书自入无消息,卖尽寒衣却出城。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在边塞之地的生活片段,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战争生活的无奈感受。开篇“同受艰难骠骑营,半年中听揭枪声”两句,形象地表达了边疆军营的艰苦与战乱频仍的氛围。
接下来的“草头送酒驱村乐,贼里看花著探兵”两句,则展示了诗人在战争环境中寻找一丝慰藉和乐趣,同时又不得不保持警觉去侦察敌情。这里的“草头送酒”,可能是指边塞之地的人们以草为堆,堆上放置酒食,以此来欢聚庆幸;而“贼里看花著探兵”则透露出诗人在享受自然美景时,也必须担负起侦察敌情的任务。
“讲易工夫寻已圣,说诗门户别来情”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圣哲的研究和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同时也透露出了他与朋友之间因为离别而产生的情感变化。这里的“说诗”,可能是指诗人在闲暇时光里吟咏诗词,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最后,“荐书自入无消息,卖尽寒衣却出城”两句,则写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深,以及为了生活所迫不得不做出的困难抉择。这里的“荐书”,可能是指诗人通过信函等方式向朋友倾诉心声,但却久无回音;而“卖尽寒衣却出城”则表现了诗人为生计所迫,甚至要变卖冬日衣物以换取生活所需。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边塞军人的艰苦生活,更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揭示了诗人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不详
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休看小字大书名,向日持经眼却明。
时过无心求富贵,身闲不梦见公卿。
因寻寺里薰辛断,自别城中礼数生。
斜月照房新睡觉,西峰半夜鹤来声。
晚泊水边驿,柳塘初起风。
蛙鸣蒲叶下,鱼入稻花中。
去舍已云远,问程犹向东。
近来多怨别,不与少年同。
千里河烟直,青槐夹岸长。
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回看故宫柳,憔悴不成行。
万里发辽阳,处处问家乡。
回车不淹辙,雨雪满衣裳。
行见日月疾,坐思道路长。
但令不征戍,暗镜生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