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即事

休看小字大书名,向日持经眼却明。

时过无心求富贵,身闲不梦见公卿。

因寻寺里薰辛断,自别城中礼数生。

斜月照房新睡觉,西峰半夜鹤来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不要只看轻小的字而忽视了重要的书名,对着阳光诵读经文让眼睛变得明亮。
随着时间流逝,无意追求荣华富贵,生活悠闲连梦中也不见达官贵人。
因为寻访寺院,戒除了辛辣之食,从此告别城市中的繁文缛节。
斜月照亮房间带来新的安眠,西山峰顶半夜传来鹤鸣之声。

注释

休看:不要只看。
小字:不显眼的字。
大书名:重要的书名。
向日:对着阳光。
持经:诵读经文。
眼却明:眼睛变明亮。
时过:时间流逝。
无心:无意。
求富贵:追求财富和地位。
身闲:生活悠闲。
不梦见:连梦里也没有。
公卿:达官贵人。
因寻:因为寻找。
寺里:寺院中。
薰辛断:戒除辛辣食物。
自别:从此告别。
城中:城市里。
礼数生:繁文缛节。
斜月:倾斜的月亮。
照房:照亮房间。
新睡觉:带来新的安眠。
西峰:西山峰顶。
半夜:深夜。
鹤来声:传来鹤鸣之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隐逸生活。开篇“休看小字大书名,向日持经眼却明”表达了诗人通过阅读佛经来净化心灵、提升精神境界的过程,其中“小字”指的是佛经上的文字,“大书名”则是这些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随后“时过无心求富贵,身闲不梦见公卿”进一步表明诗人对于世俗的荣华富贵已经没有兴趣,也不再梦想与之有关的繁忙交际。

接着,“因寻寺里薰辛断,自别城中礼数生”则写出了诗人主动寻找寺庙,在那里修行并断绝尘世的牵绊,从而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平静。这里“薰辛”指的是佛教中的苦行,“寺里”则是诗人修行的地方。

最后两句“斜月照房新睡觉,西峰半夜鹤来声”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景。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的心灵得以深度放松,他能够在月光下安然入睡,而不是被世俗的喧嚣打扰。同时,“西峰半夜鹤来声”则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和生机,鹤的叫声成为了诗人宁静生活的一部分。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是诗人对于理想隐逸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513)

王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 字:仲初
  • 籍贯:颍川(今河南许昌)
  • 生卒年:768年—835年

相关古诗词

汴路水驿

晚泊水边驿,柳塘初起风。

蛙鸣蒲叶下,鱼入稻花中。

去舍已云远,问程犹向东。

近来多怨别,不与少年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汴路即事

千里河烟直,青槐夹岸长。

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回看故宫柳,憔悴不成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远征归

万里发辽阳,处处问家乡。

回车不淹辙,雨雪满衣裳。

行见日月疾,坐思道路长。

但令不征戍,暗镜生重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闲居即事

老病贪光景,寻常不下帘。

妻愁耽酒僻,人怪考诗严。

小婢偷红纸,娇儿弄白髯。

有时看旧卷,未免意中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