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溪晚步

阴阴芳树暗回堤,路入蒙笼转野溪。

泽雉应媒高复下,林鸦引子歇还啼。

青蒲宛宛全淹水,紫笋斑斑半出泥。

倚杖风前感时节,乱烟斜日一蝉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茂密的香树隐藏在回堤的阴影中,小路蜿蜒进入朦胧的野外溪流边。
沼泽中的野鸡因求偶而时高时低地飞翔,林中的乌鸦带着小鸟栖息又啼叫。
青色的蒲草完全被水淹没,紫色的竹笋斑驳地露出泥土。
我手扶拐杖站在风前,感叹着时节更迭,乱烟斜阳中只听见一只蝉的鸣叫。

注释

阴阴:形容树木浓密,阴暗的样子。
蒙笼:模糊不清,朦胧。
泽雉:沼泽地带的野鸡。
媒:指求偶的行为。
青蒲:青色的蒲草。
紫笋:紫色的竹笋。
倚杖:拄杖站立。
一蝉嘶:一只蝉的叫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山野风光图。开篇“阴阴芳树暗回堤”与“路入蒙笼转野溪”,通过对树木郁郁葱葱和小道弯曲迷雾的情景刻画,营造出一种幽深静谧的氛围。

接着,“泽雉应媒高复下”、“林鸦引子歇还啼”则展示了鸟儿在树木间自由穿梭的生动场景。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活力,也反映出诗人对大自然深厚的情感。

中间两句“青蒲宛宛全淹水,紫笋斑斑半出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植物与水土之间和谐共存的景象。这里的“青蒲”、“紫笋”生动地展现了秋天植物的色彩变化。

结尾两句“倚杖风前感时节,乱烟斜日一蝉嘶”,诗人借着倚靠手杖,感受着微风中的时光变迁,以及夕阳下的自然景致和蝉鸣声,表达了对岁月流转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观察与感受,也传递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心态。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吕惠穆挽诗四首(其四)

自出公门下,常蒙礼意勤。

相看如子姓,交政为郎君。

每望中书入,俄惊远讣闻。

何时高冢上,永日哭寒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吕惠穆挽诗四首(其三)

忆在南邛日,家君此忽亡。

公时帅本道,力为济归丧。

贱息将何报,深恩不可忘。

如今每念及,惟有泪浪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吕惠穆挽诗四首(其二)

帝御皇图后,公居右府时。

开陈诸议论,感发止嗟咨。

自此倾宸眷,方将正宰司。

胡为便沦谢,天意固难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吕惠穆挽诗四首(其一)

文靖登庸久,朝廷政教隆。

相门无或议,子舍有如公。

恩泽非徼幸,官荣悉治功。

至今清论在,常满缙绅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