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其二)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形式: 词牌: 破阵子

翻译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把烤好的牛肉分给部下,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

注释

醉里:醉酒之中。
挑灯:拨动灯火,点灯。
看剑:查看宝剑。
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
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
八百里:指牛。
麾:军旗。
麾下:指部下。
炙:烤肉。
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以边塞作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军歌。
沙场:战场点兵:检阅军队。
马作的卢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马名。
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性烈的快马。
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
作:像,如。
霹雳:特别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
了却:了结,完成。
天下事:此指恢复中原之事。
赢得:博得。
身后:死后。
可怜:可惜。

鉴赏

这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充满了豪情壮志和深沉的感慨。词中通过描绘醉酒观剑、梦回军营的场景,展现了词人对往昔战场生活的怀念和渴望。

"醉里挑灯看剑",开篇即以饮酒后的清醒状态,凸显词人内心无法忘怀的战斗记忆。"梦回吹角连营",将梦境与现实交织,表达了他对军旅生活的深深向往。接着,"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生动描绘了战地盛宴和激昂的军乐,展现了军队的雄壮气势。

"沙场秋点兵",寥寥数字勾勒出秋日沙场阅兵的壮观画面,透露出严肃而紧张的气氛。"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运用比喻,形象地刻画了骑马射箭的英勇瞬间,展现了词人的英勇形象。

然而,词的结尾陡然转为悲凉:"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词人意识到,尽管心中充满壮志,但岁月无情,他的理想并未实现,只能在白发苍苍的现实中感叹。这句诗饱含了词人壮志未酬的无奈和英雄迟暮的哀愁。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跌宕,既有豪放的战斗场面,又有深沉的人生感慨,充分体现了辛弃疾词风的雄浑悲壮。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春酎。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形式: 词牌: 粉蝶儿

酒泉子.无题

流水无情,潮到空城头尽白。离歌一曲怨残阳,断人肠。

东风官柳舞雕墙。三十六宫花溅泪,春声何处说兴亡,燕双双。

形式: 词牌: 酒泉子

减字木兰花.纪壁间题

盈盈泪眼。往日青楼天样远。秋月春花。

输与寻常姊妹家。水村山驿。日暮行云无气力。

锦字偷裁。立尽西风雁不来。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其一)宿僧房有作

僧窗夜雨。茶鼎熏炉宜小住。却恨春风。

勾引诗来恼杀翁。狂歌未可。且把一尊料理我。

我到亡何。却听侬家陌上歌。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