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俗念

参差万有,尽鸿蒙、一气生成无极。

扰扰群情皆有我,寂寂真空非得。

有内寻无,无中觅有,谁是知消息。

高真方便,唱出玄妙端的。

此个隐奥门风,须凭智慧,清静开胸臆。

了见元初真面目,岂羡浮华颜色。

身寄人间,名收仙籍,不许纤尘惑。

神思不动,自来天地难测。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万物错落不齐,都源自鸿蒙初始的一气,无边无际。
世间纷扰,人心皆有我执,而空灵的真空并非轻易可得。
在有与无之间探索,寻找真理,谁能洞悉这奥秘?
高深的真理以方便的方式揭示,展现出玄妙的核心。
这个深藏的奥秘,需要智慧去领悟,保持清静才能开启内心。
一旦看清最初的真相,哪里还会羡慕世俗的繁华外表。
虽然身在人世,但名声却列入仙籍,不受尘世纷扰所迷惑。
神思不动如山,自然超脱于天地间的测度之外。

注释

参差:错落不齐。
鸿蒙:宇宙初始状态。
无极:无穷无尽。
群情:世间纷扰。
我:自我意识。
真空:空灵的境界。
有内:有形世界。
无中:无形世界。
消息:秘密或真理。
高真:高深的真理。
方便:易于理解的方式。
玄妙:深奥神秘。
隐奥门风:深藏的奥秘。
智慧:聪明才智。
胸臆:内心深处。
元初:最初。
真面目:真实本质。
浮华:表面华丽。
纤尘:微小的尘埃。
惑:迷惑。
神思:精神思维。
天地:自然界。

鉴赏

这首元代尹志平的《无俗念》是一首表达道家思想的禅修诗。诗人以宏大宇宙为背景,描述万物由鸿蒙初开的一气生成,强调了无极与真空的哲学理念。他指出在纷扰的人世间,人们往往执着于“有”与“无”的对立,而真正的智慧在于从“有”中寻求“无”,又在“无”中发现“有”。这种“知消息”的境界,是高深的道教真谛。

诗人强调修炼的关键在于内心的清净和智慧,只有通过清静的心境才能洞察事物的本来面目,超越世俗的浮华。他主张超脱名利,将自身置于人世却又不被尘埃所困扰,保持精神的宁静,达到神思不动的境地,这样的修为就连天地也无法揣测。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含了尹志平对道家修行的理解和追求,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收录诗词(170)

尹志平(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无俗念.大安山栖云观中秋赏月

大安高绝,风露清、气爽中秋时节。

霞友云朋方聚会,共赏山头明月。

照彻千峰,明通万壑,坐觉心欢悦。

神清骨冷,永超人世生灭。

看尽此夕风光,空劳笔舌,妙景如何说。

普照千门皆可玩,不似栖云高洁。

小院岩前,大寒岭畔,仿佛天相接。

坐中默想,此间堪可栖迹。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无俗念.龙阳观道众索

了心一法,越三乘、妙体果离生灭。

万事知空非可取,慧性辉辉通彻。

静里乾坤,闲中日月,堪付知音说。

家山还到,自有无限风月。

一点无相真如,澄澄湛湛,内外难分别。

要会玄元端的处,无纵迷情乖劣。

勤论幽微,频修秘密,参透天机诀。

此时不了,更待何日休歇。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无俗念.论性

腾今跨古,这灵明觉性,本无亏少。

个个圆成谁肯认,逐境迷迷颠倒。

万种施为,千般做造,都向心头了。

些儿玄妙,问君何日知道。

不入无相玄门,浮名难舍,贪看闲花草。

口解清谈心未悟,不觉轮回来到。

好契真机,惊回幻梦,自在游三岛。

长生有分,永超人世衰老。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无俗念.继人韵

同尘混迹,悟玄元、奥旨深穷庄列。

会集云朋扶正教,相继先师无别。

外貌悠悠,内容整整,果是如愚拙。

门清户静,自然显出高洁。

长春境界无边,清凉永占,处处堪休歇。

物外壶天清绝处,游戏白云金阙。

身寄尘寰,性通天外,万事难索惹。

六根不动,便是无生无灭。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