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消瘦。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翻译

江南的腊月将尽了,早梅的花瓣已然凋落,刚刚到来的春天,只能寄托到垂柳的身上。它如小蛮一般的枝干,纤细柔美,自有为称道的风流之处。可它最美好的地方,莫过于骨格体态上的清新、俊雅、娟秀无双。
在永丰坊的一角,终日无人驻足,更无人会看顾留怜于它披拂摇缀的柔丝。最令伤神的就是暮春时节,柳絮漫天,而它披上了清减的绿叶。虽然只有柳絮飘零,再无别事,却让它显的日渐削瘦了。恐怕只有春天里随看它到来的和风,可以吹开紧蹙的柳叶蛾眉吧。

注释

腊: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
分付:付托,寄意。
格:格调骨体:骨架躯体。
永丰坊:地名。
在洛阳。
尽日:一整天金丝:比喻柳树的垂条。
断肠:秋海棠花的别。
飞絮:飘飞的像棉絮一般的柳树、芦苇等的种子。
一成:宋时口语,“渐渐”,指一段时间的推移。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江南冬末早春的景色,以梅花和垂柳为引子,赞美了新春的清新雅致。词中“细腰肢、自有人格风流”形象地刻画了春天的生机与女性般的柔美,而“骨体清英雅秀”则进一步强调了新春的高洁气质。在永丰坊畔,尽管空寂无人,但阳光下金丝般的柳絮飘舞,如同春风中的轻盈舞蹈,却也勾起了词人对时光易逝、绿叶成阴的感慨,感叹自己因思念而消瘦。最后,词人猜测或许是东风特意追逐着春天而来,带来了春皱,增添了词境的婉转与情感的深度。整体上,这首《洞仙歌》以景寓情,表达了词人对春光的喜爱与淡淡的离愁。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阳关曲.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形式: 词牌: 阳关曲

水调歌头.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从彭门百馀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

浣溪沙.赠闾丘朝议,时还徐州

一别姑苏已四年。秋风南浦送归船。

画帘重见水中仙。

霜鬓不须催我老,杏丹依旧驻君颜。

夜阑相对梦魂间。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临江仙.送李公恕

自古相从休务日,何妨低唱微吟。天垂云重作春阴。坐中人半醉,帘外雪将深。

闻道分司狂御史,紫云无路追寻。凄风寒雨是骎骎。问囚长损气,见鹤忽惊心。

形式: 词牌: 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