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门掩荒寒僧未归,萧萧庭菊两三枝。
行人到此无肠断,问尔黄花知不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寺庙的寂寥景象。"门掩荒寒僧未归",开门见山地写出了寺庙的冷清与无人打理,"荒寒"二字渲染出一种荒凉和寂静的气氛。"萧萧庭菊两三枝"则进一步描绘了庭院中稀疏的菊花在秋风中摇曳,增添了季节的凄清色彩。诗人感叹"行人到此无肠断",表达了即使面对这样的景象,路过的行人心情并未过于悲切,可能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旅途中的孤独,或者对人生有着更深的理解。最后以"问尔黄花知不知"作结,诗人将情感寄托于傲霜的菊花,仿佛在询问它们是否能理解这种淡然处世的态度。整首诗通过简洁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深沉思考。
不详
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长年身外事都捐,节物惊心一怅然。
正是山川秋入梦,可堪风雨夜连天。
桐梢摵摵增悽断,灯烬飞飞落小圆。
湔洗此情须痛饮,明朝试就酒中仙。
点目谁能化两龙,超然想见古人风。
红尘稍与僧家远,白发偏于我辈公。
休计浮名千载后,且欣汤饼一杯同。
何时并筑邗沟上,引水浇花半亩宫。
保扶明主自春宫,万国升平出至公。
顾命一时聊共政,思齐千古遂同风。
外家恩数仍长信,原庙蒸尝即治隆。
欲叙圣功歌挽者,乾坤难入画图中。
东朝制诏九年称,烈武功高后世兴。
坐举不周天柱正,亲扶旸谷日车升。
班行尚想延和殿,羽卫俄趋永厚陵。
洛水嵩峰霄汉外,百官西望涕难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