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祀圜丘歌十二首(其二)皇夏

旌回外壝,跸静郊门。千乘按辔,万骑云屯。

藉茅无咎,扫地唯尊。揖让展礼,衡璜节步。

星汉就列,风云相顾。取法于天,降其永祚。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盛大仪式场景的古诗,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鲜明的对比,将读者带入一个宏伟壮观的画面中。

首先,“旌回外壗,跸静郊门”两句描绘了一幅军队集结、准备行动的图景。“旌”指的是古代用羽毛装饰的旗帜,而“跸”则是皇帝出行时清道的声音。这里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了场面上的庄严与静谧。

接着,“千乘按辔,万骑云屯”两句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宏大感觉。“千乘”和“万骑”形容的是大量的车马和士兵,而“按辔”则是驾驭之意,显示出军队严整的排列。这里的数字虽不必然真实,却极力渲染出了壮观与强盛的景象。

第三句“藉茅无咎,扫地唯尊”则转向了祭祀或仪式上的细节。“藉茅”是指用草席铺地,表示对神灵的敬意,而“扫地唯尊”则说明只有重要的位置才会被精心清扫,这些都是为了迎接贵宾或神灵的准备。

在“揖让展礼,衡璜节步”中,“揖让”指的是古代的礼节,即双手握拳相对,表示敬礼;而“衡璜节步”则形容着仪式上的秩序和庄重,每一个动作都有其特定的规矩。

最后,“星汉就列,风云相顾。取法于天,降其永祚。”几句,则是诗人对这场面背后所蕴含的哲理与象征意义的阐述。“星汉”指的是夜空中的星河,而“风云相顾”则是一种宇宙秩序的比喻。通过这些自然元素,诗人表达了对天道的敬畏和顺应,同时也强调了仪式背后所承载的永恒福祉。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对象征意义的深刻挖掘,展现了一场宏伟而庄严的礼仪,并透露出一种超越世俗、与天地相通的崇高理想。

收录诗词(323)

庾信(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 籍贯:北周时期
  • 生卒年:513—581

相关古诗词

周祀圜丘歌十二首(其九)皇夏

国命在礼,君命在天。陈诚惟肃,饮福惟虔。

洽斯百礼,福以千年。钩陈掩映,天驷徘徊。

雕禾饰斝,翠羽承罍。受斯茂祉,从天之来。

形式: 四言诗

周祀圜丘歌十二首(其五)皇夏

七里是仰,八陛有凭。就阳之位,如日之升。

思虔肃肃,致敬绳绳。祝史陈信,玄象斯格。

惟类之典,惟灵之泽。幽显对扬,人神咫尺。

形式: 四言诗

周祀圜丘歌十二首(其十一)皇夏

六典联事,九司咸则。率由旧章,于焉允塞。

掌礼移次,燔柴在焉。烟升玉帛,气敛牲牷。

休气馨香,膋芳昭晰。翼翼虔心,明明上彻。

形式: 四言诗

周祀圜丘歌十二首(其十二)皇夏

玉帛礼毕,神人事分。严承乃眷,瞻仰回云。

辇路千门,王城九轨。式道移候,司方回指。

得一惟清,于万斯宁。受兹景命,于天告成。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