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其二)剪半

缚竹纤纤似女腰。欲上溪桥。怕上溪桥。

黑云遮住北山坳。昨日风潮。今日风潮。

形式: 词牌: 一剪梅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词人毛奇龄的《一剪梅·其二》中的片段,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画面。"缚竹纤纤似女腰"运用比喻,将溪边的竹子比作女子细柔的腰肢,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竹子的秀美。接下来的"欲上溪桥,怕上溪桥"表达了词人犹豫不决的情绪,可能是对即将面对的风雨或某种情感的顾虑。

"黑云遮住北山坳"描绘了阴郁的天气,暗示了可能的困难或不祥之事,与前文的宁静形成对比。"昨日风潮,今日风潮"连续使用,强调了风雨无常,生活的波折和不确定性。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自然景象和人物心理的描绘,寓言式地反映了人生的起伏不定,以及词人对未来的担忧和期待。

收录诗词(401)

毛奇龄(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与兄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又字于一、齐于,又号初晴、晚晴等。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

  • 字:大可
  • 号:秋晴
  • 籍贯: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
  • 生卒年:1623—1716

相关古诗词

一剪梅(其三)剪半

木槲花间乳鹊栖。鹊也能飞。花也能飞。

临行空记草花期。二月当归。三月当归。

形式: 词牌: 一剪梅

长相思(其一)泛舟西江即事

一桥低。两桥低。枣树湾头西复西。江深雨欲迷。

早乌啼。晚乌啼。两桨归来乌未栖。相逢半路溪。

形式: 词牌: 长相思 押[齐]韵

长相思(其二)泛舟西江即事

双头钗。独头钗。一样金鹅两样排。钗梁起四台。

乌帽来。白帽来。湖就矶头望几回。菖蒲花未开。

形式: 词牌: 长相思

点绛唇(其一)送春

恼杀啼鹃,逢人还道春归去。留人不住。

谁要留春住。花絮茫茫,万点愁人绪。

归何处,春归无路。莫是人归路。

形式: 词牌: 点绛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