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其三十一)

火种丹田金自生,重重楼阁自分明。

三千功行百旬见,万里蓬莱一日程。

羽化自应无鬼录,玉都长是有仙名。

今朝得赴瑶池会,九节幢幡洞里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内在的热力从丹田升起,层层楼阁清晰可见。
修炼千日功行,便可望见万里仙境,仿佛一日可达。
羽化飞升自然不在生死簿上,玉都常有仙人的名字。
今日我得以参加瑶池盛会,九节幢幡在洞府中迎接我。

注释

火种:内在的热力或精神力量。
丹田:人体腹部中央的穴位,象征生命力。
分明:清晰可见。
三千功行:长期修炼积累的功绩。
百旬:一百天或比喻长久。
万里蓬莱:传说中的仙山,象征极远的仙境。
羽化:道教指修炼成仙,身体轻盈如鸟。
无鬼录:不在生死簿上,即免于死亡。
玉都:神话中的仙人居住之地,象征极乐世界。
有仙名:有名于仙界。
瑶池会:神话中的仙人聚会。
九节幢幡:道教法器,用于道教仪式。
洞里迎:洞府中迎接,可能指仙人接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图景,诗人借此抒发了对道家修炼成仙的向往和信念。开头两句“火种丹田金自生,重重楼阁自分明”描写的是内丹修炼的情景,“火种”指的是心中之火,即生命之源;“丹田”是道家修炼的关键位置;“金自生”象征着灵魂的纯净和精神的升华;“重重楼阁自分明”则形容仙境的壮丽与层次分明,显示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第三句“三千功行百旬见”表达了修炼需经历长时间的积累和努力方能显现成果;“万里蓬莱一日程”则是对仙人轻视距离、自由翱翔的神话描绘,展现了超凡脱俗的生活。

第四句“羽化自应无鬼录”说的是修炼成功后的肉身可以羽化成仙,不再受世间轮回之苦;“玉都长是有仙名”则强调了仙境的美好和永恒,及仙人的荣耀与名字的流传。

最后两句“今朝得赴瑶池会,九节幢幡洞里迎”,诗人表达了自己即将参加天界宴会的喜悦,通过“瑶池”、“九节幢幡”等意象展现了一种神仙欢聚的壮观场面。

整首诗语言优美,想象丰富,充分体现了道家追求长生不老、羽化成仙的理念和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326)

吕岩(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也叫做吕洞宾。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名喦。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为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较早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中逸人”或“关右人”,元代以后比较一致的说法,则为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或称世传为东平(治在今山东东平)人

  • 号:纯阳子
  • 籍贯:自称回道

相关古诗词

七言(其三十二)

四六关头路坦平,行人到此不须惊。

从教犊驾轰轰转,尽使羊车轧轧鸣。

渡海经河稀阻滞,上天入地绝欹倾。

功成直入长生殿,袖出神珠彻夜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七言(其三十三)

九六相交道气和,河车昼夜迸金波。

呼时一一关头转,吸处重重脉上摩。

电激离门光海岳,雷轰震户动婆娑。

思量此道真长远,学者多迷溺爱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七言(其三十四)

因看崔公入药镜,令人心地转分明。

阳龙言向离宫出,阴虎还于坎位生。

二物会时为道本,五方行尽得丹名。

修真道士如知此,定跨赤龙归玉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七言(其三十五)

金丹不是小金丹,阴鼎阳炉里面安。

尽道东山寻汞易,岂知西海觅铅难。

玄珠窟里行非远,赤水滩头去便端。

认得灵竿真的路,何劳礼月步星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