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张员外继

恸哭钟陵下,东流与别离。

二星来不返,双剑没相随。

独继先贤传,谁刊有道碑。

故园荒岘曲,旅榇寄天涯。

白简曾连拜,沧洲每共思。

抚孤怜齿稚,叹逝顾身衰。

泉壤成终古,云山若在时。

秋风邻笛发,寒日寝门悲。

世难愁归路,家贫缓葬期。

旧宾伤未散,夕临咽常迟。

自此辞张邵,何由见戴逵。

独闻山吏部,流涕访孤儿。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翻译

在钟陵痛哭,心中满是离别之苦。
两颗星辰不再返回,双剑也未能陪伴左右。
独自继承先贤遗志,却无人能刻写道德的丰碑。
故乡的岘山荒芜,客死他乡的灵柩飘向远方。
曾在白简上连续行礼,常常怀念沧洲的时光。
抚育孤儿,感叹岁月流逝,自身已老。
即使泉壤永恒,云山如在,也无法再相见。
秋风吹过邻家笛声,寒日里丧居更添悲伤。
世事艰难,回家之路愁绪满怀,家境贫困,葬期只能延后。
旧友哀伤未消,夜晚来临,悲伤总是迟迟涌上心头。
从此告别张邵,何时才能再见戴逵。
只听说山吏部流泪寻找孤儿。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切哀悼和怀念之情。首句“恸哭钟陵下,东流与别离”中,“恸哭”表现了极度的悲痛,而“钟陵”则是古代某些人物墓地的通称,这里借指故人墓地。“东流”可能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悲伤的情感随之而去。

接下来的“二星来不返,双剑没相随”则形象地表达了友情的断绝和难以挽回。古代常用星辰比喻人间的交情,而双剑则可能象征着两位英雄或朋友如一体,共同战斗的场景。

“独继先贤传,谁刊有道碑”表达了诗人对过往英雄事迹的记忆和怀念,以及对于未被世人铭记的遗憾。这里的“先贤”指的是历史上的英杰,而“道碑”则是纪念他们事迹的石碑。

“故园荒岘曲,旅榇寄天涯”中,“故园”指的是诗人曾经居住的地方,而“荒岘曲”则形容了时间流逝后园林的荒凉和破败。"旅榇寄天涯"则是说远行者将自己的灵柩留在天边,表达了对故土的深情。

以下几句“白简曾连拜,沧洲每共思”、“抚孤怜齿稚,叹逝顾身衰”分别描述了诗人与故人的往日情谊和对遗孤的哀痛。"白简"可能是指信件或书信,而“沧洲”则是一种地名,这里用来表达相思之意。

接着,“泉壤成终古,云山若在时”中,“泉壤”形容了自然景观的永恒不变,而“云山若在时”则是说云和山似乎还停留在过去的时代,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无常。

“秋风邻笛发,寒日寝门悲”则通过秋风吹过竹林发出声响和寒冷的太阳映照着关闭的门扉,来形容诗人的哀伤之情。这里借用了自然景象来表达内心的悲凉。

“世难愁归路,家贫缓葬期”则是说在世事的困顿中,连归葬之路都充满了忧虑,这里反映了诗人对于身后事的不忍和现实中的困境。

“旧宾伤未散,夕临咽常迟”表达了对往日朋友的思念之情没有消散,每到黄昏时分总是感到哽咽难言。

最后,“自此辞张邵,何由见戴逵。独闻山吏部,流涕访孤儿”则是说诗人在与朋友告别之后,又听闻了山区官府的消息,去寻找某个孤独的孩子。这几句通过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孤独和哀伤,以及他对于友情和人间温情的渴望。

收录诗词(486)

刘长卿(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字:文房
  • 籍贯: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709—789

相关古诗词

哭魏兼遂

古今俱此去,脩短竟谁分。

樽酒空如在,弦琴肯重闻。

一门同逝水,万事共浮云。

旧馆何人宅,空山远客坟。

艰危贫且共,少小秀而文。

独行依穷巷,全身出乱军。

岁时长寂寞,烟月自氛氲。

垄树随人古,山门对日曛。

汎舟悲向子,留剑赠徐君。

来去云阳路,伤心江水濆。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夏口送长宁杨明府归荆南因寄幕府诸公

关西杨太尉,千载德犹闻。

白日俱终老,清风独至君。

身承远祖遗,才出众人群。

举世贪荆玉,全家恋楚云。

向烟帆杳杳,临水叶纷纷。

草覆昭丘绿,江从夏口分。

高名光盛府,异姓宠殊勋。

百越今无事,南征欲罢军。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栖霞寺东峰寻南齐明徵君故居

山人今不见,山鸟自相从。

长啸辞明主,终身卧此峰。

泉源通石径,涧户掩尘容。

古墓依寒草,前朝寄老松。

片云生断壁,万壑遍疏钟。

惆怅空归去,犹疑林下逢。

形式: 排律 押[冬]韵

留题李明府霅溪水堂

寥寥此堂上,幽意复谁论。

落日无王事,青山在县门。

云峰向高枕,渔钓入前轩。

晚竹疏帘影,春苔双履痕。

荷香随坐卧,湖色映晨昏。

虚牖闲生白,鸣琴静对言。

暮禽飞上下,春水带清浑。

远岸谁家柳,孤烟何处村。

谪居投瘴疠,离思过湘沅。

从此扁舟去,谁堪江浦猿。

形式: 排律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