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张应之东斋

昔我居此时,凿池通竹圃。

池清少游鱼,林浅无栖羽。

至今寒窗风,静送枯荷雨。

雨歇吏人稀,知君独吟苦。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翻译

从前我在这里的时候,开凿水池连通竹林。
池水清澈少有游鱼,树林浅显没有栖息的鸟儿。
至今寒窗边的风,静静地吹过,带来凋零的荷叶上的雨声。
雨停后官员稀少,知道你独自在这里吟诗,想必十分辛苦。

注释

昔我:过去我。
居:居住。
时:时候。
凿:挖掘。
竹圃:竹林。
池清:池水清澈。
游鱼:游动的鱼。
林浅:树林浅。
栖羽:栖息的鸟。
寒窗:寒冷的窗户。
静送:静静地传送。
枯荷:枯萎的荷叶。
雨:雨。
雨歇:雨停。
吏人:官吏。
稀:稀少。
知:知道。
君:你。
独吟:独自吟诗。
苦:辛苦。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河南张应之东斋》,描绘了诗人回忆过去在友人张应之的东斋中所见的宁静景象。诗的前两句“昔我居此时,凿池通竹圃”回忆了昔日与友人共同生活的时光,他们开辟了一片竹林环绕的池塘,营造出清幽的环境。接着,“池清少游鱼,林浅无栖羽”写出了池塘清澈,几乎没有游鱼,树林浅显,没有飞鸟栖息,渲染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后半部分,“至今寒窗风,静送枯荷雨”转而描绘当下的情景,即使时过境迁,那清冷的窗户依旧,只有风雨轻轻吹过,枯荷承受着雨声,显得孤独而寂寥。最后两句“雨歇吏人稀,知君独吟苦”,通过雨后的寂静和官署里人的稀少,暗示了友人张应之可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独自承受着内心的苦闷,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理解和同情。

整首诗以景寓情,通过对往昔与现在的对比,以及对友人生活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怀念和对友人处境的关切。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泊昭亭山下得亭字

雪中峰午午,潭上树亭亭。

久作大梁客,贫留小阮醒。

滩愁江舸涩,祠信楚巫灵。

日暮渡头立,山歌不可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泊橛涧观渡

隔岸呼舟楫,临河立马牛。

解鞍沙上憩,沉网渚间收。

残日衔沙尾,孤帆落戍头。

莫愁暄作雨,晚水白烟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一夜添春雨,中衢长旧泥。

屐黏忧折齿,马滑畏颠蹄。

去啄从江鹤,相呼任竹鸡。

朝来放朝请,始与逸人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平生眼中血,日夜自涓涓。

泻出愁肠苦,深于浸沸泉。

红颜将洗尽,白发亦根连。

此恨古皆有,不须愚与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