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雪中峰午午,潭上树亭亭。
久作大梁客,贫留小阮醒。
滩愁江舸涩,祠信楚巫灵。
日暮渡头立,山歌不可听。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山水图景,诗人梅尧臣在雪覆盖的山峰和清澈潭水边的亭子驻足,感受到孤独与清冷。"雪中峰午午"写出了雪后山峰的静穆,"潭上树亭亭"则描绘了树木在寒风中挺立的孤寂形态。诗人寓居异乡已久,身份如同大梁之客,暗示漂泊不定,而自身的贫困使他更觉清醒。接下来的"滩愁江舸涩"表达了他对行船艰难的忧虑,以及对楚地巫术求灵的无奈。最后,日暮时分,诗人独自在渡头站立,听到的山歌却因心境凄凉而难以入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身处逆境中的孤独与坚韧,以及对家乡和未来的深深思念。梅尧臣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富有画面感的山水诗篇,体现了宋诗的意境之美。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隔岸呼舟楫,临河立马牛。
解鞍沙上憩,沉网渚间收。
残日衔沙尾,孤帆落戍头。
莫愁暄作雨,晚水白烟浮。
一夜添春雨,中衢长旧泥。
屐黏忧折齿,马滑畏颠蹄。
去啄从江鹤,相呼任竹鸡。
朝来放朝请,始与逸人齐。
平生眼中血,日夜自涓涓。
泻出愁肠苦,深于浸沸泉。
红颜将洗尽,白发亦根连。
此恨古皆有,不须愚与贤。
欲向萧关外,穷阴雪暗沙。
碛寒鸿雁少,冰合水泉赊。
自有从军乐,应无去国嗟。
春风曾不到,吹角寄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