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其三)

天下最奇处,绿水照朱楼。

三高仙去,白头千古想风流。

跨海晴虹垂饮,极目沧波无际,落日去渔舟。

苹末西风起,橘柚洞庭秋。记当年,携长剑,觅封侯。

而今憔悴长安,客里叹淹留。

回首洪崖西畔,随分生涯可老,卒岁不知愁。

做个终焉计,谁羡五湖游。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

翻译

世间最奇妙的地方,绿波映照着朱红色的楼阁。
三位高人已仙逝,他们的风流事迹千年流传。
晴空中的彩虹如桥垂挂,极目远望,苍茫的海面无边无际,夕阳下渔舟归航。
秋风吹过,橘柚在洞庭湖上摇曳,回忆起往昔,我曾手持长剑,寻求功名。
如今我在长安疲惫不堪,旅居他乡,感叹长久滞留。
回望洪崖山的西边,随遇而安的生活,岁月流逝,我并未感到太多忧愁。
我计划在此终老,谁还会羡慕江湖的漂泊生活呢?

注释

奇处:奇妙的地方。
绿水:清澈的绿色水面。
朱楼:朱红色的楼房。
三高仙去:三位高人已经去世。
风流:风采和事迹。
跨海晴虹:晴天跨海的彩虹。
渔舟:打渔的小船。
西风:秋季的西风。
洞庭秋:洞庭湖的秋天景色。
长剑:长柄剑。
封侯:古代封赏爵位,这里指追求功名。
憔悴:形容面容疲倦、衰弱。
长安:古都,这里指京城。
淹留:长期停留。
洪崖西畔:洪崖山的西边。
随分:随便,随遇而安。
生涯:生活。
卒岁:度过一年。
终焉计:终老的打算。
五湖游:泛指江湖漂泊的生活。

鉴赏

这首《水调歌头·其三》是宋代词人袁去华的作品,以写景抒怀为主,展现了词人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开篇“天下最奇处,绿水照朱楼”描绘了一幅奇特的画面,绿水中倒映着朱红色的楼阁,富有诗意和画面感。

接着,“三高仙去,白头千古想风流”暗指古代三位高士的传说,表达了词人对高尚品格的仰慕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接下来的几句,词人通过“跨海晴虹垂饮,极目沧波无际,落日去渔舟”描绘出壮丽的自然景色,寓言自己曾经的豪情壮志。

“苹末西风起,橘柚洞庭秋”则转而描绘秋意,暗示了词人如今的境遇和心境,由壮志转向了淡泊。下片回忆过去,感叹如今在京城的漂泊与困顿,“而今憔悴长安,客里叹淹留”,流露出深深的无奈和沧桑。

最后,“回首洪崖西畔,随分生涯可老,卒岁不知愁”表达了词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希望能过上平淡安宁的生活,不再为世事烦恼。“做个终焉计,谁羡五湖游”更是直接表达了这种归隐的决心,不羡慕他人江湖漂泊,只求内心的宁静。

总的来说,这首词情感深沉,既有对过去的追忆,又有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词人的人生哲学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收录诗词(94)

袁去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绍兴十五年(公元一一四五年)进士。改官知石首县而卒。善为歌词,尝为张孝祥所称。去华著有适斋类稿八卷,词一卷,著有《适斋类稿》、《袁宣卿词》、《文献通考》传于世。存词90余首

  • 字:宣卿
  • 籍贯:江西奉新(一作豫章)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其四)次韵别张梦卿

一叶堕金井,秋色满蟾宫。

婵娟影里,玉箫吹断碧芙蓉。

缭绕宫墙千雉,森耸觚棱双阙,缥缈五云中。

郁郁葱葱处,佳气夜如虹。日华边,江海客,每从容。

青钱万选,北门东观会留侬。

堪叹抟沙一散,今夜扁舟何许,红蓼碧芦丛。

无地寄愁绝,把酒酹西风。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一)雪

云冻鸟飞灭,春意著林峦。

姮娥何事,醉撼瑞叶落人间。

斜入酒楼歌处,微褪茅檐烟际,窗户漾光寒。

西帝游何许,翳凤更骖鸾。玉楼耸,银海眩,倚阑干。

渔蓑江上归去,浑胜画图看。

三嗅疏枝冷蕊,索共梅花一笑,相对两无言。

月影黄昏里,清兴绕吴山。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七)

鸟影度疏木,天势入平湖。

沧波万顷,轻风落日片帆孤。

渡口千章云木,苒苒炊烟一缕,人在翠微居。

客里更愁绝,回首忆吾庐。功名事,今老矣,待何如。

拂衣归去,谁道张翰为莼鲈。

且就竹深荷静,坐看山高月小,剧饮与谁俱。

长啸动林木,意气欲凌虚。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送杨廷秀赴国子(其五)博士用廷秀韵

笔阵万人敌,风韵玉壶冰。

文章万丈光焰,论价抵连城。

小试冯川三异,无数成阴桃李,寒谷自春生。

奏牍三千字,晁董已销声。玺书下,天尺五,运千龄。

长安知在何处,指点日边明。

看取纶巾羽扇,静扫神州赤县,功业小良平。

翻笑凌烟阁,双鬓半星星。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