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八首(其一)

万物余一体,九州余一家。

秋毫不为小,徼外不为遐。

不识寿与夭,不知贫与赊。

忘心乃得道,道不去纷华。

近迹以观之,尧舜亦泥沙。

庄周谓如此,而世以为夸。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翻译

世间万物皆统一,九州之内如一家。
微小的事物也不轻视,边远之地不算远。
不分长寿或短命,不知贫穷或富有。
忘却世俗之心才能领悟大道,大道远离繁华浮躁。
靠近观察,即使是尧舜也会被看作尘土。
庄子这样说,世人却认为他在夸耀。

注释

一体:整体统一。
九州:古代中国划分的九个区域。
秋毫:极其微小的事物。
徼外:边境之外。
寿与夭:长寿和短命。
贫与赊:贫穷和富有。
忘心:忘记世俗之心。
纷华:繁华、浮华。
尧舜:古代贤君。
泥沙:比喻地位低微。
庄周:战国时期哲学家。
夸:夸耀、自大。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体现了他深厚的儒家思想和高远的哲学观念。开篇“万物余一体,九州余一家”两句,表达了一种宇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将个体生命与自然万物、国家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世界统一性的追求和信仰。

接着,“秋毫不为小,徼外不为遐”两句强调了事物无论大小,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这不仅反映出诗人对待世间万物平等态度,也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君子喻于大,民小喻于细”的思想。

“不识寿与夭,不知贫与赊”两句,则表现出了诗人对于生命长短和贫富得失的超然态度,反映出一种顺其自然的人生观念。

“忘心乃得道,道不去纷华”两句,是对儒家修身养性思想的一种表达。其中,“道”指的是宇宙间的根本规律和真理,而“忘心”则是达到与这个“道”合一的最高境界。

最后,“近迹以观之,尧舜亦泥沙。庄周谓如此,而世以为夸”四句,则是在通过历史人物如尧、舜来反思历史,指出即便是古代圣明君主,也难免有局限与不足。这一思想与庄子的“道法自然”的哲学相呼应,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对于世俗评价的超然。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宇宙万物、生命价值、历史人物等主题的思考,展现了王安石深邃的思想内涵和高远的人生追求。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杂咏八首(其七)

召公方伯尊,材亦圣人亚。

农时惮烦民,听讼甘棠下。

嗟今千室长,已耻问耕稼。

弹琴高堂上,欲以世为化。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杂咏八首(其八)

任公蹲海滨,一钓饱千里。

用力已云多,钩缗亦难理。

巨鱼暖更逃,壮士饥欲死。

游鯈不可数,空满沧浪水。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杂咏三首(其三)

商阳杀三人,每辄不忍视。

亦云食君食,报礼当如此。

波澜吹九州,金石安得止。

永怀南山阿,慷慨中夜起。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杂咏三首(其二)

先生善鼓瑟,齐国好吹竽。

操竽入齐人,雅郑亦复殊。

岂不得禄赐,归卧自欷歔。

寥寥朱丝弦,老矣谁与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