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杂题(其四)

早时风景爱东吴,一到京师兴益疏。

偶向城南疑泽国,夹川垂柳带僧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翻译

我以前特别喜欢东吴的风景,
但到了京城后,这种兴趣就减少了。

注释

早时:以前。
风景:景色。
爱:喜欢。
东吴: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这里指江南一带。
京师:京城,首都。
兴益疏:兴趣减少,兴致不如以前浓厚。
偶向:偶尔向。
城南:城市的南部。
疑:误以为。
泽国:水乡,湖泊众多的地方。
夹川:两岸有河川。
垂柳:河边的柳树。
僧居:僧人的住所,寺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东吴风景的喜爱,以及到达京师后兴趣的转移。开篇“早时风景爱东吴”,表明诗人曾经深爱东吴(今江苏一带)的自然美景,这里蕴含着一种淡远的情怀和对往昔风光的怀念。

接着,“一到京师兴益疏”则显示了诗人的情感转向,到了京城后,对于新的环境和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里的“益疏”可能指的是诗人在京师的生活更为充实、广阔。

第三句“偶向城南疑泽国”,诗人偶尔向城南望去,心中似乎对某个地方(“泽国”)产生了怀疑或是思索。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好奇心,更可能暗示着他内心的某种困惑或是对过去记忆的追寻。

最后,“夹川垂柳带僧居”,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景象:河流两岸,垂柳依稀,隐约间有一处僧人所居之地。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摹,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法的敬仰。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示了诗人的情感变迁,从对东吴风光的怀念到京师生活的适应,再到城南某处的思考,以及最后对僧居所在的描绘。每一句都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和对自然、生活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微雨登城二首(其二)

日午风高新雨晴,残花飞絮两轻轻。

垂鞭缓辔饶閒望,时复林间布谷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微雨登城二首(其一)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閒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八月十六日夜月

不减冰轮满,微增玉漏长。

过云收薄润,重露湿清光。

历历素娥影,菲菲丹桂芳。

枯槎容客载,醉过羽人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贝州未破书寄王子直司徒

孤城死地尚睢盱,智勇俱当竭蹶趋。

贫且贱焉真耻也,壮之良者盍行乎。

料无豪杰同吴反,阴有神灵助汉诛。

深怪先登少瑕叔,不应时论惜蝥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