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敩庾信体

岭衔宵月桂,珠穿晓露丛。

蝉啼觉树冷,萤火不温风。

花生圆菊橤,荷尽戏鱼通。

晨浦鸣飞雁,夕渚集栖鸿。

飒飒高天吹,氛澄下炽空。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翻译

山岭口含着夜色中的月亮,如桂挂天边,晨露中珍珠般穿行在草丛间。
蝉鸣让树林显得清冷,萤火虫的微光并不能温暖夜风。
菊花圆润饱满地绽放,荷花凋谢后鱼儿在水中更显自在。
清晨的河岸上传来大雁的鸣叫,傍晚时分小洲上群集着栖息的鸿雁。
飒飒秋风吹过高远的天空,尘埃澄清后下方的热气也似乎消散了。

注释

岭:山岭。
衔:口含,此处意为怀抱。
宵月:夜晚的月亮。
桂:比喻月亮。
珠:珍珠,比喻露水。
穿:穿越,点缀。
晓露丛:早晨沾满露水的草丛。
蝉啼:蝉的鸣叫。
觉树冷:让人感觉到树木的清冷。
萤火:萤火虫发出的光。
不温风:不能使风变得温暖。
花生:花生长,开花。
圆菊橤:形容菊花盛开,圆润丰满。
荷尽:荷花凋谢。
戏鱼通:鱼儿在水中自由嬉戏。
晨浦:清晨的河岸。
鸣飞雁:大雁边飞边鸣。
夕渚:傍晚的小洲。
集栖鸿:群集栖息的鸿雁。
飒飒:风声。
高天吹:高空的风。
氛澄:空气澄清。
下炽空:下方的天空,因尘埃澄清而显得清凉。

鉴赏

这首诗是一幅秋天的田园风光图。诗人以精细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又充满诗意的自然景象。

"岭衔宵月桂,珠穿晓露丛" 一句中,"岭"指山岭,"衔"有吞没之意,形容山间桂树在清晨时分外散发着淡淡的月光。"珠穿"则是形容露水如珠般串联在一起,"丛"指的是草丛中沾湿了夜露,整体描绘了一种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景象。

接下来的"蝉啼觉树冷,萤火不温风"进一步强化了秋天的清凉气息。"蝉啼"是指蝉虫在树上叫响的声音,而"觉树冷"则表达出树木已经感受到了秋季的寒意。"萤火"形容萤火虫发出的光芒,而"不温风"则是在说虽然有萤火,但秋天的风依然是清凉的,缺乏了夏日的暖意。

"花生圆菊橤,荷尽戏鱼通"中,"花生"指的是野花开满,"圆菊"形容菊花盛开而且圆润。"荷尽"则是说荷叶覆盖了池塘,而"戏鱼通"则形容水中的鱼儿在荷叶间自由穿梭。

"晨浦鸣飞雁,夕渚集栖鸿"描绘的是一幅秋季的早晚景象。"晨浦"指的是清晨的河岸,"鸣飞雁"形容着群雁在天际飞翔发出了鸣叫声。"夕渚"则是说黄昏时分的水边,而"集栖鸿"则表达出大雁归宿的情景。

最后两句"飒飒高天吹,氛澄下炽空"中,"飒飒"形容的是秋风轻拂的声音,"高天"是指无垠的蓝天。"氛澄"则是说清晨或黄昏时分云层稀薄透明,而"下炽空"强调了秋日阳光透过云层照射在大地上的温暖与明亮。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而又不失清凉意境的秋天。每一句都浸润着诗人的情感和他对自然美景的深刻体悟。

收录诗词(108)

李世民(隋末唐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唐太宗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唐太宗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 生卒年:599年-649年

相关古诗词

重幸武功

代马依朔吹,惊禽愁昔丛。

况兹承眷德,怀旧感深衷。

积善忻馀庆,畅武悦成功。

垂衣天下治,端拱车书同。

白水巡前迹,丹陵幸旧宫。

列筵欢故老,高宴聚新丰。

驻跸抚田畯,回舆访牧童。

瑞气萦丹阙,祥烟散碧空。

孤屿含霜白,遥山带日红。

于焉欢击筑,聊以咏南风。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宴中山

驱马出辽阳,万里转旂常。

对敌六奇举,临戎八阵张。

斩鲸澄碧海,卷雾扫扶桑。

昔去兰萦翠,今来桂染芳。

云芝浮碎叶,冰镜上朝光。

回首长安道,方欢宴柏梁。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谒并州大兴国寺诗

回銮游福地,极目玩芳晨。

梵钟交二响,法日转双轮。

宝刹遥承露,天花近足春。

未佩兰犹小,无丝柳尚新。

圆光低月殿,碎影乱风筠。

对此留馀想,超然离俗尘。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琵琶

半月无双影,全花有四时。

摧藏千里态,掩抑几重悲。

促节萦红袖,清音满翠帷。

驶弹风响急,缓曲钏声迟。

空馀关陇恨,因此代相思。

形式: 排律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