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吟

醉来忘渴复忘饥,冠带形骸杳若遗。

耳底斋钟初过后,心头卯酒未消时。

临风朗咏从人听,看雪闲行任马迟。

应被众疑公事慢,承前府尹不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醉酒之后的悠闲自得景象,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内心世界的体验,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争的超然与淡泊。

“醉来忘渴复忘饥”表现出诗人饮酒至酣,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也已不再挂念。这里,“忘”字用得恰到好处,既形容了酒精的麻痹作用,又隐喻着诗人对世事的放逐。

“冠带形骸杳若遗”则是通过外在的装饰与形象,传达出诗人的内心状态。这里,“形骸”暗示了一种超脱物质欲望的情怀,而“杳若遗”则增添了几分随遇而安的意味。

接下来的两句,“耳底斋钟初过后,心头卯酒未消时”,时间感上的流转与内心世界的醉意交织,营造出一种淡定悠然的情境。这里的“初过后”和“未消时”分别指向了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情感的延续。

“临风朗咏从人听,看雪闲行任马迟”,诗人的吟咏声与自然之音相应,雪地漫步更显得心境自如。这里,“看雪”、“闲行”都极富画面感,透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

最后两句“应被众疑公事慢,承前府尹不吟诗”,则是诗人对于世间公务和诗歌创作态度的一种表述。这里,“应被”、“承前”都表明了诗人的某种无奈与顺从,而“公事慢”、“不吟诗”则显示出诗人对待官职、诗歌的不同心态。

整体来看,此诗通过醉酒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一种超然与逃避,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好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醉封诗筒寄微之

一生休戚与穷通,处处相随事事同。

未死又怜沧海郡,无儿俱作白头翁。

展眉只仰三杯后,代面唯凭五字中。

为向两州邮吏道,莫辞来去递诗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醉送李二十常侍赴镇浙东

靖安客舍花枝下,共脱青衫典浊醪。

今日洛桥还醉别,金杯翻污麒麟袍。

喧阗夙驾君脂辖,酩酊离筵我藉糟。

好去商山紫芝伴,珊瑚鞭动马头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醉送李协律赴湖南辟命因寄沈八中丞

富阳山底樟亭畔,立马停舟飞酒盂。

曾共中丞情缱绻,暂留协律语踟蹰。

紫微星北承恩去,青草湖南称意无。

不羡君官羡君幕,幕中收得阮元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醉题候仙亭

蹇步垂朱绶,华缨映白须。

何因驻衰老,只有且欢娱。

酒兴还应在,诗情可便无。

登山与临水,犹未要人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