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弄珠亭上客,来想弄珠人。
野草迷晴岸,垂杨暗晚津。
天涯羁旅地,村落寂寥春。
何处皤然叟,扁舟下钓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春日景象,诗人坐在弄珠亭上,心中想念那些曾在这里玩弄珠玉的人。野草随着季节的变化而生长,它们在晴朗的岸边编织出一层迷离的绿色纱幕,而垂柳则在晚风中轻轻摇曳,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诗人心中对于远方羁旅之地的思念,如同这天涯处的寂寥村落,春意似乎也被这种孤寂感所笼罩。
“何处皤然叟”一句,让人想象一个白发老翁,或许是诗人自己,他可能正在某个地方,用一种宁静而专注的姿态驾着小船,下钓捕鱼。这个形象增添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哲学思考,同时也为这首诗增添了几分禅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一种超脱世俗、寄情于山水的情怀。
不详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岸柳舞毵毵,春醲物象酣。
烟云分极浦,舟楫聚回潭。
上水鱼千万,眠沙雁两三。
遥怀无可奈,长是寄城南。
文行俱高妙,声名五十秋。
君恩来草泽,子舍上瀛洲。
有相身须尽,无谁泪不流。
庭前云盖石,长伴影堂愁。
乡校咨模范,闺门慕典刑。
爱看高士传,欲注净名经。
素节标家牒,芬情勒冢铭。
近谁瞻碧落,应见少微星。
善颂堂中客,华严会里人。
生为天所祐,没与佛相亲。
祖送逾千两,哀号动四邻。
宜祠瑞筠社,永配蜀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