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挽诗《陈节斋挽诗(其二)》由宋代诗人林希逸所作,通过对逝者的追忆与悼念,展现了深沉的情感与对逝者生平的感慨。
首联“国重穆陵蒐钜典,帝咨宿学进隆名”,开篇即以国家重视穆陵搜集大典,皇帝咨询老学者提升声誉为背景,暗示逝者在生前曾为国家文化事业做出过重要贡献,得到极高评价与认可。
颔联“那知幻境空花散,不待藏山史草成”,转折处,诗人感叹逝者所处的世界如同梦幻泡影,转瞬即逝,而其生前未完成的功业,如藏山之史草,未能得以完成,表达了对逝者未能实现理想抱负的惋惜之情。
颈联“笔冢长存堪怅恨,书棺何益谩哀荣”,进一步抒发了对逝者身后留下的作品与荣誉的复杂情感。笔冢象征着逝者生前的创作与努力,虽长存于世,却也蕴含着遗憾与痛恨;而书棺中的遗物,虽能获得哀荣,但已无法为逝者带来实际的慰藉或改变。
尾联“西山门第今无几,落尽残星泪眼盈”,以西山门第今昔对比,暗示逝者家族的衰落,以及诗人眼中满含的泪水,形象地描绘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哀伤之情。最后一句“落尽残星泪眼盈”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通过视觉与情感的双重渲染,强化了对逝者的哀悼与不舍。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逝者生前贡献、未竟事业、身后荣誉以及家族变迁的描述,深刻表达了对逝者的缅怀与哀思,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历史变迁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