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节斋挽诗(其二)

国重穆陵蒐钜典,帝咨宿学进隆名。

那知幻境空花散,不待藏山史草成。

笔冢长存堪怅恨,书棺何益谩哀荣。

西山门第今无几,落尽残星泪眼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挽诗《陈节斋挽诗(其二)》由宋代诗人林希逸所作,通过对逝者的追忆与悼念,展现了深沉的情感与对逝者生平的感慨。

首联“国重穆陵蒐钜典,帝咨宿学进隆名”,开篇即以国家重视穆陵搜集大典,皇帝咨询老学者提升声誉为背景,暗示逝者在生前曾为国家文化事业做出过重要贡献,得到极高评价与认可。

颔联“那知幻境空花散,不待藏山史草成”,转折处,诗人感叹逝者所处的世界如同梦幻泡影,转瞬即逝,而其生前未完成的功业,如藏山之史草,未能得以完成,表达了对逝者未能实现理想抱负的惋惜之情。

颈联“笔冢长存堪怅恨,书棺何益谩哀荣”,进一步抒发了对逝者身后留下的作品与荣誉的复杂情感。笔冢象征着逝者生前的创作与努力,虽长存于世,却也蕴含着遗憾与痛恨;而书棺中的遗物,虽能获得哀荣,但已无法为逝者带来实际的慰藉或改变。

尾联“西山门第今无几,落尽残星泪眼盈”,以西山门第今昔对比,暗示逝者家族的衰落,以及诗人眼中满含的泪水,形象地描绘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哀伤之情。最后一句“落尽残星泪眼盈”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通过视觉与情感的双重渲染,强化了对逝者的哀悼与不舍。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逝者生前贡献、未竟事业、身后荣誉以及家族变迁的描述,深刻表达了对逝者的缅怀与哀思,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历史变迁的感慨。

收录诗词(809)

林希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陈节斋挽诗(其三)

早岁登门叨赏异,暮年造阙喜追陪。

每从省户供词去,多向都曹诵句来。

逐客赠年今尚在,痴儿别饮恰方回。

湖边握手如前日,身隔千山叹玉埋。

形式: 七言律诗

李斛峰尚书挽诗(其一)

公擢端平第,祥开日下云。

乾坤钟直气,星斗瑞斯文。

出处关时运,更尝厌俗氛。

白头需旧学,何事靳吾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李斛峰尚书挽诗(其二)

论著千年计,崎岖二纪馀。

人多仇直疏,公不羡除书。

曳履归何晚,仪图事竟虚。

早知天许啬,恨不守茅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李斛峰尚书挽诗(其三)

中朝更几局,鸣世独铮铮。

奏疏如山稿,哀笳何处声。

虽孤岩石望,何损斛峰名。

应有遗书富,何时见集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