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紫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其十六)

智巧役一世,往往悲古愚。

触蛮荣利场,白日事浮虚。

情流失固有,意骛希本无。

相与龙断登,独不捷径趋。

是非遂倒植,大道归糊涂。

发愤中夜思,犹有未亡书。

形式: 古风

翻译

聪明才智劳累了整个人生,常常感叹古代的愚者。
陷入贪婪的争斗,白天的忙碌都是空幻的。
情感流失本就自然,心意追求原本无常。
一同争夺高位,却不愿走捷径。
是非观念颠倒,大道归于混沌不明。
深夜里发奋思考,仍有未完成的著作留存。

注释

智巧:聪明才智。
役:役使,劳累。
悲:感叹。
古愚:古代的愚者,指不被世俗理解的人。
触蛮:比喻陷入贪婪争斗。
浮虚:空幻,没有实质。
意骛:心意追求。
龙断:比喻高位。
捷径:快速简便的途径。
是非:对错,判断。
大道:指人生真理或基本原则。
未亡书:未完成的著作,也可理解为遗志或未竟之业。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黻所作,名为《和紫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其十六)》。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于世事的深刻洞察与感慨。

“智巧役一世,往往悲古愚。”开篇即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中的智谋巧诈所引起的无尽循环感到悲哀,反观历史上的纯朴无知,不免感到一种时代的悲凉。

“触蛮荣利场,白日事浮虚。”这里描绘了一种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情景。诗人通过对比现实中的功名利禄与时间流逝的虚幻,表达了对世间纷争的无奈与淡然。

“情流失固有,意骛希本无。”这两句则是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感叹。情感的流转往往让人迷失方向,而内心深处所追求的理想却又似乎总是渺茫难寻。

“相与龙断登,独不捷径趋。”这一节描写了诗人面对现实困境时的一种孤立无援之感。即便是在朋友间的情谊也如同攀登高峰的艰辛,而自己却不能像别人一样选择捷径前行。

“是非遂倒植,大道归糊涂。”在这个世界里,正确与错误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原本宽阔的大道也因人心所向而迷失方向。

“发愤中夜思,犹有未亡书。”诗人在深夜中对世事感到愤懑,内心充满了未能实现的抱负与梦想,这些都化作文字记载于书中。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真理的情怀。它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状态的一种批判,也是一种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313)

刘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紫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其十五)

仙佛各有门,托言深入山。

一探寂灭宗,一透铅汞关。

菩提悟非树,刀圭诧灵丹。

槁形付尘幻,蜕骨冲飞翰。

咄咄亦奇事,讵惮力到难。

儒先著明训,整辔皇路安。

形式: 古风

和紫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其十四)

书法严贬褒,明辨邪正根。

寒暑自迭禅,日星常与存。

浮云岂不翳,昭晰谁其昏。

笔削匪烂报,执拗开乱原。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和紫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其十三)

礼乐节性情,工夫贵深省。

爱亲笃冰履,酬世尚锦絅。

勿任忘与助,一敬收众骋。

威仪筋骸束,趣味精神领。

相彼屋漏中,森若指见炳。

穷达付天分,灵光勿随境。

形式: 古风

和紫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其十二)

诗道发金石,世苦壁听讹。

正色落刍荛,一掬真意多。

众窍本虚寂,其如天籁何。

不悟康衢谣,不识黍离歌。

形式: 古风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