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平湖

平湖湖畔雨晴新,南北东西不隔尘。

映野烟波浮动日,损花风雨寂寥春。

山无俗路藏高士,岸泊仙舟忆主人。

那得载来都未保,此心离此甚情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雨后平湖湖畔清新如洗,南北东西之间没有尘埃阻隔。
阳光在水波中摇曳,映照着田野,风雨损花的春天显得寂静孤单。
山中没有世俗小径,隐藏着高洁之士,湖边停泊的仙舟唤起我对主人的思念。
即使能将美景载来,也无法保证它长久留存,我心与这片景色亲近无比。

注释

湖畔:湖边。
隔:阻隔。
映野:映照田野。
损花风雨:风雨损花。
高士:高洁的人。
仙舟:仙人的船。
忆主人:怀念主人。
载来:装载而来。
保:保持。
情亲:情感亲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后晴空的湖畔景象,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和生动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怀念。首句“平湖湖畔雨晴新”设定了整个画面,是一场春雨过后,天气转晴的景色。接着“南北东西不隔尘”表明四面八方都清晰可见,没有丝毫障碍。

第三、四句“映野烟波浮动日,损花风雨寂寥春”,是对上述景象的进一步描写。阳光照射在湖面上,形成波光粼粼之美,而春天的花朵则因风雨受损,显得有些凄凉。

中间两句“山无俗路藏高士,岸泊仙舟忆主人”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主人(可能是某位贵族或友人的)的怀念。这里的“高士”指的是那些选择远离尘世、隐居山林的人物,而“仙舟”则象征着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

末了两句“那得载来都未保,此心离此甚情亲”,诗人表达了一种不确定感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眷恋。这里的“那得”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或某段记忆,而“此心离此”则强调了这种怀念之情是与自己的内心深切相连的。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勾勒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寄托的情怀。

收录诗词(320)

薛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唐大臣,著名诗人。会昌六年,进士及第,补盩厔县尉。仕宦显达,历任三镇从事,累迁嘉州刺史、各部郎中、同州刺史、工部尚书,先后担任感化军、武宁军和忠武军节度使。广明元年,为许州大将周岌所逐,全家遇害。癖于作诗,称赞“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著有《诗集》十卷、《繁城集》一卷

  • 字:太拙
  • 籍贯:河东汾州(山西汾阳县)
  • 生卒年:817-880年

相关古诗词

题龙兴寺

高户列禅房,松门到上方。

像开祇树岭,人施蜀城香。

地遍磷磷石,江移孑孑樯。

林僧语不尽,身役事梁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题后集

诗源何代失澄清,处处狂波污后生。

常感道孤吟有泪,却缘风坏语无情。

难甘恶少欺韩信,枉被诸侯杀祢衡。

纵到缑山也无益,四方联络尽蛙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题河中亭子

河擘双流岛在中,岛中亭上正南空。

蒲根旧浸临关道,沙色遥飞傍苑风。

晴见树卑知岳大,晚闻车乱觉桥通。

无穷胜事应须宿,霜白蒹葭月在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题逃户

几世瞢农桑,凶年竟失乡。

朽关生湿菌,倾屋照斜阳。

雨水淹残臼,葵花压倒墙。

明时岂致此,应自负苍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