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竹里安禅处,生涯一印灰。
经年乞食过,昨日谏臣来。
愧把黄梅偈,曾酬白雪才。
因令识鸟迹,重叠在苍苔。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以及他对于往日交往的回忆和反思。开篇“竹里安禅处,生涯一印灰”两句,设定了一种超然物外、心灵得以安顿的境界。竹林之中,一片静谧,时间仿佛凝固成灰,显现出诗人对于尘世纷扰的超脱。
“经年乞食过,昨日谏臣来”两句,则透露出诗人隐居生活的艰辛和他与外界交流的稀少。长久以来,他可能依赖于乞食以维持生计,而昨日那位谏臣的到来,则打破了这份宁静,带来了来自世俗的信息或是牵绊。
“愧把黄梅偈,曾酬白雪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过去文采飞扬、与人酬酢的生活感到些许懊悔。他提及“黄梅偈”,可能指的是他过去创作的某种形式或内容的诗歌;而“白雪才”则是对当时著名诗人王之涣的雅号,表明在过去,自己曾与这位才子有过交流和酬唱。
最后,“因令识鸟迹,重叠在苍苔”两句,则是诗人对于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他通过观察鸟儿的足迹,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这些自然之物反复出现在苍苔之上,形成了一种永恒的轮回。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个人对于生活态度的选择,更深层次地探讨了隐逸与世俗、过去与现在、时间与生命等主题。
不详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鸟外孤峰未得归,人间触类是无机。
方悲鹿轸栖江寺,忽讶轺车降竹扉。
王泽乍闻谭涣汗,国风那得话玄微。
应惊老病炎天里,枯骨肩横一衲衣。
西园罢宴游,东阁念林丘。
特减花边峭,来添竹里幽。
忆过阳朔见,曾记大湖求。
从此频吟绕,归山意亦休。
半幅古潺颜,看来心意闲。
何须寻鸟道,即此出人间。
巘暮疑啼狖,松深认掩关。
知君远相惠,免我忆归山。
一念禅馀味国风,早因持论偶名公。
久伤琴丧人亡后,忽有云和雪唱同。
绳琢静闻罤象外,是非闲见寂寥中。
时来日往缘真趣,不觉秋江度塞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