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王拾遗见访兼寄篇什

竹里安禅处,生涯一印灰。

经年乞食过,昨日谏臣来。

愧把黄梅偈,曾酬白雪才。

因令识鸟迹,重叠在苍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在竹林中静坐修行之地,一生如同禅定中的一抹灰烬。
历经多年化缘度日,昨天有忠直的大臣到访。
惭愧地以黄梅佛偈,回报那如白雪般高洁的才华。
因此让人重新认识了鸟的足迹,它们重叠在青苔之上。

注释

竹里:竹林之中。
安禅:静坐修行,禅定。
生涯:一生,生涯。
一印灰:比喻生命短暂,如同禅定中烧尽的一点香灰。
经年:历经多年。
乞食:化缘,指和尚向人求取食物以维持生活。
谏臣:忠诚且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
愧把:惭愧地拿出。
黄梅偈:黄梅指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其传授的佛法偈语,这里泛指深奥的佛理。
白雪才:比喻高洁而卓越的才华。
因令:因此使得。
识鸟迹:认识、领悟自然界的微妙迹象,此处鸟迹也隐含文字、学问之意。
重叠:层层累积。
苍苔:青苔,湿润环境中的绿色苔藓,此处象征着古老与宁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以及他对于往日交往的回忆和反思。开篇“竹里安禅处,生涯一印灰”两句,设定了一种超然物外、心灵得以安顿的境界。竹林之中,一片静谧,时间仿佛凝固成灰,显现出诗人对于尘世纷扰的超脱。

“经年乞食过,昨日谏臣来”两句,则透露出诗人隐居生活的艰辛和他与外界交流的稀少。长久以来,他可能依赖于乞食以维持生计,而昨日那位谏臣的到来,则打破了这份宁静,带来了来自世俗的信息或是牵绊。

“愧把黄梅偈,曾酬白雪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过去文采飞扬、与人酬酢的生活感到些许懊悔。他提及“黄梅偈”,可能指的是他过去创作的某种形式或内容的诗歌;而“白雪才”则是对当时著名诗人王之涣的雅号,表明在过去,自己曾与这位才子有过交流和酬唱。

最后,“因令识鸟迹,重叠在苍苔”两句,则是诗人对于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他通过观察鸟儿的足迹,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这些自然之物反复出现在苍苔之上,形成了一种永恒的轮回。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个人对于生活态度的选择,更深层次地探讨了隐逸与世俗、过去与现在、时间与生命等主题。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谢王詹事垂访

鸟外孤峰未得归,人间触类是无机。

方悲鹿轸栖江寺,忽讶轺车降竹扉。

王泽乍闻谭涣汗,国风那得话玄微。

应惊老病炎天里,枯骨肩横一衲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谢主人石笋

西园罢宴游,东阁念林丘。

特减花边峭,来添竹里幽。

忆过阳朔见,曾记大湖求。

从此频吟绕,归山意亦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谢兴公上人寄山水簇子

半幅古潺颜,看来心意闲。

何须寻鸟道,即此出人间。

巘暮疑啼狖,松深认掩关。

知君远相惠,免我忆归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谢孙郎中寄示

一念禅馀味国风,早因持论偶名公。

久伤琴丧人亡后,忽有云和雪唱同。

绳琢静闻罤象外,是非闲见寂寥中。

时来日往缘真趣,不觉秋江度塞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