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廿咏(其二)白龙堆咏

传道神沙异,暄寒也自鸣。

势疑天鼓动,殷似地雷惊。

九削棱还峻,人跻刃不平。

更寻掊井处,时见白龙行。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传说这神奇的沙子与众不同,无论寒冷还是温暖都会自己发声。
那势头仿佛天上的战鼓在震动,声音深沉如同地底雷声令人惊骇。
沙丘被风削去九次棱角依然险峻,人们攀登上去感觉像走在刀刃上难以平稳。
再探寻那挖井的地方,不时可见白色的龙形沙流飘过。

注释

传道:流传的说法。
神沙:指具有神奇特性的沙子。
异:不同寻常。
暄寒:温暖和寒冷,这里泛指各种天气状况。
自鸣:自己发出声响。
势:气势、态势。
天鼓:神话中天庭的鼓,比喻声音宏大。
动:震动。
殷:形容声音深重。
地雷惊:像地雷爆炸一样令人震惊。
九削:多次被风削蚀,九为虚数,表示很多次。
棱:沙丘的棱角。
峻:陡峭。
跻:攀登。
刃:比喻沙丘锋利如刀刃。
不平:难以行走平稳。
更寻:再寻找。
掊井:挖掘的井,这里可能指沙地中凹陷如井的地方。
时见:时常可以看到。
白龙行:形容白色的沙流如同游动的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奇特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比和拟人化的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开篇“传道神沙异,暄寒也自鸣”两句,运用了神秘色彩,似乎是在描述一种超自然的现象,沙漠中的奇特声响,如同天籁之音。

紧接着,“势疑天鼓动,殷似地雷惊”进一步渲染了这种震撼人心的情景。这里的“天鼓”和“地雷”都给人以强烈的视听冲击感,使人不禁想象那可能是何等壮观。

第三句“九削棱还峻,人跻刃不平”则转向了对险峻之地的描写。这里的“九削棱”,形容山势之陡峭,而“人跻刃不平”则强调了攀登其中的艰难与危险。

末两句“更寻掊井处,时见白龙行”似乎是在描述一种探索和发现的情景。诗人在寻找一个隐秘之地,不期然间竟见到一条“白龙”,这或许是对自然美景的浪漫想象,或是对神奇事物的追求。

整首诗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敬畏之心,同时也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收录诗词(23)

敦煌人作品(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敦煌廿咏(其十二)安城祅咏

版筑安城日,神祠与此兴。

一州祈景祚,万类仰休徵。

蘋藻采无乏,精灵若有凭。

更看云祭处,朝夕酒如渑。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敦煌廿咏(其十一)贞女台咏

贞女谁家女,孤标坐此台。

青蛾随月转,红粉向花开。

二八无人识,千秋已作灰。

洁身终不嫁,非为乏良媒。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敦煌廿咏(其六)阳关戍咏

万里通西域,千秋尚有名。

平沙迷旧路,眢井引前程。

马色无人问,晨鸡吏不听。

遥瞻废关下,昼夜复谁扃?

形式: 古风

敦煌廿咏(其十)李庙咏

昔时兴圣帝,遗庙在敦煌。

叱咤雄千古,英威静一方。

牧童歌冢上,狐兔穴坟傍。

晋史传韬略,留名播五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