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春十三首(其十二)

高台面南山,独立望空阔。

东风悠然来,吹我鬓中发。

独游动远思,览物念所悦。

伊人在千里,山水不可越。

玉音坐契阔,容华有消歇。

悲哉音莫致,杂佩空自结。

群飞云间鸿,北羽俨成列。

爱日崇令德,嘉好当无绝。

形式: 古风

翻译

高高的台子面对南山,我独自站立,眺望远方的开阔。
东风轻轻吹过,吹动我鬓边的头发。
独自游历引发深远思绪,观赏景物让我想起所爱之人。
她远在千里之外,山水阻隔,难以跨越。
虽然音信久未传递,容貌也渐渐衰老。
悲伤啊,无法传达我的心声,只有那些配饰空自纠结。
大雁群飞于云端,北归的行列已整齐排列。
我崇尚美好的品德,期待我们的美好情谊永不中断。

注释

高台:高高的平台。
南山:南方的山。
独立:独自站立。
伊人:所爱的人。
契阔:久别重逢。
消歇:衰老、衰退。
杂佩:各种装饰品。
群飞:一群飞翔。
嘉好:美好的关系。

鉴赏

诗人站在高台上,面向南方的山脉,独立地望着广阔的天空。东风轻柔而又悠然地吹拂过来,将诗人的鬓发吹动。这时诗人的心中充满了远行的思绪,每览一物都令人怀念所喜爱之事。然而心中的那个人却远在千里之外,山水阻隔,难以逾越。诗人想象着心上人的声音如玉般清脆,但终究只能安坐于此,与远方的心上人遥不可及,只能让自己的容颜有所消歇。哀伤的是那美好的声音传不到彼岸,徒留下一串串空自缠绵的佩饰。群鸿飞行于云间,北方的鸟儿排列成行,显得十分壮观。诗人爱戴着这春日的阳光,它象征着崇高的美德和嘉好的品格,这份美好应永无止境。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感春十三首(其十一)

仲春渐燠沐,摅散常远步。

独穿林下蹊,斜转竹间屿。

鸣泉竞漱石,迸笋或妨路。

吹衣信和风,濯足解双履。

深行意益惬,默坐憩亦屡。

野花迎客来,啼鸟惊我去。

群鸣投树鸦,独下过溪鹭。

晴霞送斜日,历历星已布。

娟娟新月弯,稍稍山已暮。

用此遣朝昏,谁谓非尺素。

形式: 古风

感春十三首(其十)

漫漫东风来,吹此庭前樱。

累累缀葩萼,华采日鲜明。

朝阳助辉烁,好鸟亦和鸣。

起行不自得,节物伤我情。

皇天分四时,寒暑无暂停。

悠然一气耳,不与人事争。

方春感芬敷,秋复惜其零。

一年能几何,方寸不暂平。

念此自知妄,放歌遂遗形。

达人傲天壤,儿女徒咿嘤。

形式: 古风

感春十三首(其九)

嗟余尉穷县,端坐百无虑。

幸兹岁丰穰,庶息尘埃步。

乘间策羸马,莽莽出门去。

田原亦可悦,农事蔼方布。

还家有诗书,客至具鸡黍。

勿复叹远游,人生孰非寓。

形式: 古风

感春十三首(其八)

浮云起南山,冉冉朝复雨。

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

老农城中归,沽酒饮其妇。

共言今年麦,新绿已映土。

去年一尺雪,新泽至已屡。

丰年坐可待,春服行欲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