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旦解酲共哭顾舍人诗

独酌一樽酒,高咏七哀诗。

何言蒿里别,非复竹林期。

阶荒郑公草,户阒董生帷。

人随暮槿落,客共晚莺悲。

年发两如此,伤心讵几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独自饮酒一壶,高声吟诵悲伤的诗篇。
哪里想到在这荒墓离别,不再有竹林中的欢聚时光。
台阶荒废长满了郑公昔日的草,门户寂静如同董生的帷幔紧闭。
人如黄昏时分木槿花的凋落,客人与晚归的黄莺共同悲伤。
岁月匆匆我们都已老去,这样的伤心何时才是尽头。

注释

独酌:独自饮酒。
一樽:一壶酒。
高咏:高声吟诵。
七哀诗:充满悲伤情感的诗。
何言:哪里想到。
蒿里别:在坟墓旁的离别,比喻死亡或永别。
非复:不再是。
竹林期:指在竹林中聚会的欢乐时光,比喻过去的美好时光。
阶荒:台阶荒废。
郑公草:比喻门庭冷落,郑公指古代贤士,这里代指故居。
户阒:门户寂静。
董生帷:董生指董仲舒,以其居家教书为喻,表示家中无人。
暮槿:黄昏时分的木槿花,比喻人至晚年。
落:凋落,比喻人的去世或衰老。
客:这里指诗人自己或其他访客。
晚莺:傍晚时分的黄莺,增添哀愁氛围。
年发:年岁,头发斑白,指年老。
两如此:两者都这样,指自己和朋友或周围的人。
伤心:心中悲痛。
讵几时:岂止是一时,意即长时间。

鉴赏

这首诗是江总的《在陈旦解酲共哭顾舍人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诗中通过描绘凄清孤寂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和亲朋好友离别的无限哀思。

"独酌一樽酒,高咏七哀诗。" 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种孤独饮酒、吟诵悲凉诗歌的情境。诗人独自一人举杯饮酒,同时朗读着表达哀伤情感的《七哀》诗,这在古代文学中是抒发个人哀思和不满的一种常见手法。

"何言蒿里别,非复竹林期。"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通过对比现实与过去的情景,强化了自己的哀愁之情。在这里,“蒿里”指的是荒凉的环境,而“竹林期”则是指过去美好的时光。这两者之间的鲜明对比,更凸显出诗人对于逝去美好记忆的怀念和现实孤独感的强烈对比。

"阶荒郑公草,户阒董生帷。" 这两句通过具体景物,如荒凉的台阶上长满了野草、窗户间隙缝中挂着蜘蛛网,描绘出一幅时间流逝、人事更迭的凄清画面。

"人随暮槿落,客共晚莺悲。" 这两句则通过夕阳西下的景象和行人的离散,以及与客人共同感受的夜深人静之悲,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伤。

"年发两如此,伤心讵几时。" 最后两句是对整个情感世界的一个总结。诗人通过“年华如斯”和“伤心难计”的反复,表达了自己对于岁月流逝、友情离散的深切哀痛,以及这种哀痛之情已持续多久。

整首诗以其丰富的情感内容、精美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古代文人特有的悲秋之思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

收录诗词(104)

江总(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出身高门,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侯景之乱后,避难会稽,流寓岭南,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故世称“江令”。任上“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传》)。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灭陈,入隋为上开府,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 字:总持
  • 生卒年:519~594

相关古诗词

妇病行

窈窕怀贞室,风流挟琴妇。

唯将角枕卧,自影啼妆久。

羞开翡翠帷,懒对蒲萄酒。

深悲在缣素,托意忘箕帚。

夫婿府中趋,谁能大垂手。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有]韵

岁暮还宅诗

悒然想泉石,驱驾出城台。

玩竹春前笋,惊花雪后梅。

青山殊可对,黄卷复时开。

长绳岂系日,浊酒倾一杯。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并州羊肠坂诗

三春别帝乡,五月度羊肠。

本畏车轮折,翻嗟马骨伤。

惊风起朔雁,落照尽胡桑。

关山定何许,徒御惨悲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杂曲三首(其三)

泰山言应可转移,新宠不信更参差。

合欢锦带鸳鸯鸟,同心绮袖连理枝。

皎皎新秋明月开,早露飞萤暗里来。

鲸灯落花殊未尽,虬水银箭莫相催。

非是神女期河汉,别有仙姬入吹台。

未眠解著同心结,欲醉那堪连理杯。

后宫不惬茱萸芳,夜夜争开苏合房。

宝钗翠鬓还相似,朱唇玉面非一行。

新人未语言如涩,新宠无前判不臧。

愿奉更衣兰麝气,恐君马到自惊香。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