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题墨水仙

缥缈波明洛浦,依稀玉立湘皋。独将兰蕙入离骚。

不识山中瑶草。月照英翘楚楚,江空醉魄陶陶。

犹疑颜色尚清高。一笑出门春老。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翻译

洛浦波光粼粼,湘皋隐约可见如玉立。独自将兰花和蕙草融入《离骚》诗篇。
不识深山中的仙草。月光下,它们鲜艳如英翘楚楚,江面空荡,醉人心脾。
似乎还保留着清高的色彩。一出门欢笑,却发现春天已悄然远去。

注释

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波明:波光粼粼。
洛浦:古代神话中的水边仙地。
玉立:亭亭玉立。
湘皋:湘江边的高地。
瑶草:传说中的仙草,比喻高洁之物。
英翘:花朵繁盛的样子。
醉魄:陶醉的心情。
陶陶:形容心情舒畅。
颜色:指事物的外观或气质。
清高:高尚纯洁,超凡脱俗。
一笑:微笑。
春老:春天将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洁的意境。开篇“缥缈波明洛浦,依稀玉立湘皋”两句,以洛阳之美景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远古美好传说的向往。而“独将兰蕙入离骚”则表达了诗人将个人情感融入到古典文学《离骚》中去的举动,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学养,更彰显其个性。

接着,“不识山中瑶草”一句,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似乎在说即便有再美的景致,也不足以打扰心中的那份淡定。下片“月照英翘楚楚,江空醉魄陶陶”则描绘了一种宛如梦境的夜晚情景,其中“英翘”指的是植物的嫩尖,而“醉魄”则形容月光下的水波,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迷离而又清醒的氛围。

最后,“犹疑颜色尚清高”一句,诗人似乎在自问或自答,关于周遭景色的纯净与否,而“一笑出门春老”则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万象,对于世事无常持有一种超然的态度。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超脱尘俗的情怀。

收录诗词(301)

张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 字:叔夏
  • 号:玉田
  • 生卒年:1248年-1320年

相关古诗词

西江月.作墨水仙寄张伯雨

落落奇花未吐,离离瑶草偏幽。蓬山元是不知秋。

却笑人间春瘦。潇洒寒犀麈尾,玲珑润玉搔头。

半窗晴日水痕收。不怕杜鹃啼后。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西河.依绿庄赏荷,分净字韵别本依上有史.元叟三字

花最盛。西湖曾泛烟艇。

闹红深处小秦筝,断桥夜饮。

鸳鸯水宿不知寒,如今翻被惊醒。那时事、都倦省。

阑干来此闲凭。是谁分得半边云,恍疑昼锦。

想当飞燕皱裙时,舞盘微堕珠粉。

软波不剪素练净。碧盈盈、移下秋影。

醉里玉书难认。且脱巾露发,飘然乘兴。

一叶浮香天风冷。

形式: 词牌: 西河

阮郎归.有怀北游

钿车骄马锦相连,香尘逐管弦。瞥然飞过水秋千。清明寒食天。

花贴贴,柳悬悬。莺房几醉眠。醉中不信有啼鹃。江南二十年。

形式: 词牌: 阮郎归

声声慢.都下与沈尧道同赋别本作北游答曾心.传惠诗

平沙催晓,野水惊寒,遥岑寸碧烟空。

万里冰霜,一夜换却西风。

晴梢渐无坠叶,撼秋声、都是梧桐。

情正远,奈吟湘赋楚,近日偏慵。

客里依然清事,爱窗深帐暖,戏拣香筒。

片霎归程,无奈梦与心同。

空教故林怨鹤,掩闲门、明月山中。

春又小,甚梅花、犹自未逢。

形式: 词牌: 声声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