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依绿庄赏荷,分净字韵别本依上有史.元叟三字

花最盛。西湖曾泛烟艇。

闹红深处小秦筝,断桥夜饮。

鸳鸯水宿不知寒,如今翻被惊醒。那时事、都倦省。

阑干来此闲凭。是谁分得半边云,恍疑昼锦。

想当飞燕皱裙时,舞盘微堕珠粉。

软波不剪素练净。碧盈盈、移下秋影。

醉里玉书难认。且脱巾露发,飘然乘兴。

一叶浮香天风冷。

形式: 词牌: 西河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西湖风光图。"花最盛"展现了春日里花开满径的景象,接着便是"西湖曾泛烟艇",这里的"烟艇"给人以迷离之感,仿佛可以穿梭于梦境与现实之间。

在"闹红深处小秦筝"一句中,"闹红"指的是繁华热闹的红尘,而"小秦筝"则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常用来比喻清音雅韵。这里作者用此形容自己隐逸于世俗之外,享受着音乐带来的宁静与愉悦。

"断桥夜饮"一句,让人不由得想起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中的名句"断桥残雪满中流"。这里的"断桥"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断裂,而是指那座著名的苏公堤(又称为断桥),而"夜饮"则显示了作者在月下对酒畅饮的豪放情怀。

接下来,"鸳鸯水宿不知寒,如今翻被惊醒"表达了从无忧无虑到突然惊醒的转变。这里的"鸳鸯"指的是湖中水鸟,而"如今翻被惊醒"则是作者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和现实与梦想之间的落差感慨。

"那时事、都倦省"一句,表达了对过去种种繁华盛景的厌倦和遗忘,而"阑干来此闲凭"则是作者在长廊之上悠然自得地凭栏而望,享受着孤独与宁静。

"是谁分得半边云,恍疑昼锦"一句中,"半边云"形象地表达了对自由和超脱世俗羁绊的向往,而"恍疑昼锦"则是在质疑现实世界的纷扰与梦境之间的界限。

此后,"想当飞燕皱裙时,舞盘微堕珠粉"一句,让人联想到古代女子在月下跳舞的情景,那些细碎如珠的汗滴和轻盈的衣摆,都透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

"软波不剪素练净"则描绘了一种清澈见底的水面,波光粼粼却又平静无声,而"碧盈盈、移下秋影"则是对西湖之秋景色彩浓郁的描写。

最后,"醉里玉书难认。且脱巾露发,飘然乘兴。一叶浮香天风冷"一连串句子,展现了作者在醉酒之后对古籍难以辨识,对世俗束缚的摆脱和心之所向的自由追求,以及对那份轻舟荡漾于湖中的悠然自得。

整首诗中,作者张炎运用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将西湖之美与个人的情感世界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和宁静的心灵状态。

收录诗词(301)

张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 字:叔夏
  • 号:玉田
  • 生卒年:1248年-1320年

相关古诗词

阮郎归.有怀北游

钿车骄马锦相连,香尘逐管弦。瞥然飞过水秋千。清明寒食天。

花贴贴,柳悬悬。莺房几醉眠。醉中不信有啼鹃。江南二十年。

形式: 词牌: 阮郎归

声声慢.都下与沈尧道同赋别本作北游答曾心.传惠诗

平沙催晓,野水惊寒,遥岑寸碧烟空。

万里冰霜,一夜换却西风。

晴梢渐无坠叶,撼秋声、都是梧桐。

情正远,奈吟湘赋楚,近日偏慵。

客里依然清事,爱窗深帐暖,戏拣香筒。

片霎归程,无奈梦与心同。

空教故林怨鹤,掩闲门、明月山中。

春又小,甚梅花、犹自未逢。

形式: 词牌: 声声慢

声声慢.西湖别本作与王碧山泛舟鉴曲,王蕺

晴光转树,晓气分岚,何人野渡横舟。

断柳枯蝉,凉意正满西州。

匆匆载花载酒,便无情、也自风流。

芳昼短,奈不堪深夜,秉烛来游。

谁识山中朝暮,向白云一笑,今古无愁。

散发吟商,此兴万里悠悠。

清狂未应似我,倚高寒、隔水呼鸥。

须待月,许多清、都付与秋。

形式: 词牌: 声声慢

声声慢(其一)中吴感旧

因风整帽,借柳维舟,休登故苑荒台。

去岁何年,游处半入苍苔。

白鸥旧盟未冷,但寒沙、空与愁堆。

谩叹息,问西门洒泪,不忍徘徊。

眼底江山犹在,把冰弦弹断,苦忆颜回。

一点归心,分付布袜青鞋。

相寻已期到老,那知人、如此情怀。

怅望久,海棠开、依旧燕来。

形式: 词牌: 声声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