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仆射裴公挽歌三首(其三)

富贵徒言久,乡闾殁后归。

锦衣都未着,丹旐忽先飞。

哀挽辞秦塞,悲笳出帝畿。

遥知九原上,渐觉吊人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尽管生前富有显赫名声久扬,最终还是魂归故里乡间葬。
华贵的衣物未曾穿戴享受,红色的丧幡却已抢先飘扬。
哀伤的挽歌穿越了秦地边疆,悲伤的胡笳声从京城外响。
遥想那黄泉之下幽冥之处,渐渐地前来吊唁的人也稀少。

注释

富贵:富裕和尊贵。
徒言:空说,指并未带来永恒。
乡闾:家乡,故乡。
殁后归:死后归葬故乡。
锦衣:华丽的衣服,比喻富贵生活。
都未着:都没来得及穿。
丹旐:红色的丧幡,古代出殡时引导棺柩的旗子。
忽先飞:突然先行,指死亡的突然。
哀挽辞:哀悼的挽歌。
秦塞:泛指秦地,这里指代广阔的地域。
悲笳:悲哀的胡笳音乐,常用于丧葬或军中以表哀伤。
帝畿:京都周围的地方,这里指京城。
九原:古代传说中的墓地,泛指墓地或阴间。
吊人稀:前来吊唁的人越来越少。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名为《故仆射裴公挽歌三首(其三)》。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哀伤和怀念之情。"富贵徒言久,乡闾殁后归"两句表达了对逝者曾经拥有过的荣华富贵现今都已不再,但最终还是要回到阔小的家乡,回到了尘封的故土。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生命无常和物是人非的感慨。

"锦衣都未着,丹旐忽先飞"进一步描绘了逝者的荣华没有来得及享受便已离世。锦衣象征着高贵的地位,而丹旐则是古代皇家或高官使用的车盖,这里用以形容逝者地位尊贵,但这些都未能被他完全拥有便匆匆告别人间。

"哀挽辞秦塞,悲笳出帝畿"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哀悼之情。秦塞和帝畿都是古代边塞的称呼,这里用来比喻远离都城的地方。哀挽是送别时的悲伤,而悲笳则是边塞上演奏的悲凉乐声,通过这样的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逝者深沉的怀念和不舍。

"遥知九原上,渐觉吊人稀"最后两句则透露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世的变迁。九原是古代北方边塞的地区,这里用以形容极远的地方。诗中说在遥远的九原之上,已经很少有人来吊唁逝者,这些都表达了对逝者记忆逐渐淡忘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诗人对于逝者的哀悼和怀念,以及对于生命易逝、荣华难再的深刻思考。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岑参展现了自己对逝者深切的哀思,同时也反映出唐代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体悟。

收录诗词(395)

岑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籍贯:南阳
  • 生卒年:约715-770年

相关古诗词

故河南尹岐国公赠工部尚书苏公挽歌二首(其一)

河尹恩荣旧,尚书宠赠新。

一门传画戟,几世驾朱轮。

夜色何时晓,泉台不复春。

唯馀朝服在,金印已生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故河南尹岐国公赠工部尚书苏公挽歌二首(其二)

白日扃泉户,青春掩夜台。

旧堂阶草长,空院砌花开。

山晚铭旌去,郊寒骑吹回。

三川难可见,应惜庾公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春日醴泉杜明府承恩五品宴席上赋诗

凫舄旧称仙,鸿私降自天。

青袍移草色,朱绶夺花然。

邑里雷仍震,台中星欲悬。

吾兄此栖棘,因得贺初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春兴思南山旧庐招柳建正字

终岁不得意,春风今复来。

自怜蓬鬓改,羞见梨花开。

西掖诚可恋,南山思早回。

园庐幸接近,相与归蒿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