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河尹恩荣旧,尚书宠赠新。
一门传画戟,几世驾朱轮。
夜色何时晓,泉台不复春。
唯馀朝服在,金印已生尘。
这是一首颇具深意的古诗,通过对河南尹位之荣耀与尚书宠赐之新的对比,抒发了对过去荣光不再与现实变迁之间的感慨。开篇“河尹恩荣旧,尚书宠赠新”两句,勾勒出诗人心中对于历史与现在的鲜明对照,其中“河尹”指的是古代河南地区的行政长官,而“尚书”则是唐朝中央政府中的重要官职。这里通过“恩荣旧”和“宠赠新”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于过去辉煌历史与当前荣耀之间的对比。
接下来的“一门传画戟,几世驾朱轮”两句,则描绘出一个家族长久以来在政治、军事方面的辉煌成就。其中,“一门”指的是同一家族,“传画戟”可能是指家族中的某些成员擅长于战车和兵器上的装饰艺术,而“几世驾朱轮”则表明这个家族中有人长期担任着重要的武将或军事官职,驾驭着彩绘华丽的战车。
然而,随后的“夜色何时晓,泉台不复春”两句,却转而描写了时间流逝和景象变迁。其中,“夜色”暗示了时间的推移,而“何时晓”则表现出对过去光辉岁月无法重现的无奈与哀愁。“泉台不复春”则更是直接点出了诗人对于美好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的深切感慨。
最后,“唯馀朝服在,金印已生尘”两句,更是将这种哀愁推向了高潮。这里“馀朝服”指的是过去留下的官服,而“金印已生尘”则意味着曾经的权力与荣耀如今已经被时间的尘埃所掩盖。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时光流逝以及个人功业无常的深刻感悟。同时,也折射出诗人对于唐代社会变迁的一种无奈与哀愁,是一篇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不详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白日扃泉户,青春掩夜台。
旧堂阶草长,空院砌花开。
山晚铭旌去,郊寒骑吹回。
三川难可见,应惜庾公才。
凫舄旧称仙,鸿私降自天。
青袍移草色,朱绶夺花然。
邑里雷仍震,台中星欲悬。
吾兄此栖棘,因得贺初筵。
终岁不得意,春风今复来。
自怜蓬鬓改,羞见梨花开。
西掖诚可恋,南山思早回。
园庐幸接近,相与归蒿莱。
风煖日暾暾,黄鹂飞近村。
花明潘子县,柳暗陶公门。
药碗摇山影,鱼竿带水痕。
南桥车马客,何事苦喧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