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江上见僧谁是了,修斋补衲日劳身。
未胜渔父闲垂钓,独背斜阳不采人。
纵有风波犹得睡,总无蓑笠始为贫。
瓦瓶盛酒瓷瓯酌,荻浦芦湾是要津。
诗中描绘了一位僧人在江上劳作的景象,修补衣衫的勤勉形态,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渔父悠闲地垂钓,显示出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独背斜阳不采人"一句,既可理解为僧人独自面向晚阳,无需他人帮助,也可能暗示其孤独与被忽略的状态。
"纵有风波犹得睡"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即便是在波涛汹涌的环境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紧接着,"总无蓑笠始为贫"则是说直到没有了蓑笠(一种穷人用的头巾)才感觉到贫穷,这里的“贫”字有深意,或许不仅指物质上的贫困,也包括精神层面的孤独和被遗忘。
最后两句"瓦瓶盛酒瓷瓯酌,荻浦芦湾是要津"则描写了诗人自己或是对某种生活状态的向往。瓦瓶盛酒,瓷瓯酌,是一种简朴而自在的饮酒方式;"荻浦芦湾是要津"则可能指向一个隐秘而重要的渡口,或许象征着心灵的港湾。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不同生活境遇的观察和内心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意境。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上得孤城向晚春,眼前何事不伤神。
遍看原上累累冢,曾是城中汲汲人。
尽谓黄金堪润屋,谁思荒骨旋成尘。
一名一宦平生事,不放愁侵易过身。
旌旗鬣鬣汉将军,闲出巡边帝命新。
沙塞旋收饶帐幕,犬戎时杀少烟尘。
冰河夜渡偷来马,雪岭朝飞猎去人。
独作书生疑不稳,软弓轻剑也随身。
草白河冰合,蕃戎出掠频。
戍楼三号火,探马一条尘。
战士风霜老,将军雨露新。
封侯不由此,何以慰征人。
战士说辛勤,书生不忍闻。
三边远天子,一命信将军。
野火烧人骨,阴风捲阵云。
其如禁城里,何以重要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