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满把椒浆奠楚祠,碧幢黄钺旧英威。
能扶汉代成王业,忍见唐民陷战机。
云梦去时高鸟尽,淮阴归日故人稀。
如何不借平齐策,空看长星落贼围。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历史人物的英勇形象和对时局的忧虑。"满把椒浆奠楚祠"一句,通过祭祀活动表达对古人英烈之士的怀念,而"碧幢黄钺旧英威"则是对其威武不屈形象的描绘。诗人借此抒发了对汉唐盛世英雄事业的向往和对当时战乱民生之忧的感慨。
"能扶汉代成王业,忍见唐民陷战机"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英雄能够辅佐帝王、建立基业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对于眼下战乱频仍、百姓受苦的无奈和忧虑。接下来两句"云梦去时高鸟尽,淮阴归日故人稀"则是对时光易逝、英雄难寻的感慨,通过高空的鸟儿不见踪迹,以及昔日战友如今稀少的境况,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最后两句"如何不借平齐策,空看长星落贼围"则是诗人对于当前形势的无力感和对英雄策略的渴望。这里的“平齐策”指的是能够平定天下的智谋,而“长星落贼围”则是战乱频仍、敌军围困之状。诗人通过这样的抒情,表达了自己对于时局的不满和对于英雄事业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英烈人物的怀念,对当前战乱的忧虑,以及对英雄事业的向往,展现了一位唐代士大夫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个人英雄情结。
不详
汉族,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极目晴川展画屏,地从桃塞接蒲城。
滩头鹭占清波立,原上人侵落照耕。
去雁数行天际没,孤云一点净中生。
冯轩尽日不回首,楚水吴山无限情。
曾是巢由栖隐地,百川唯说颍源清。
微波乍向云根吐,去浪遥冲雪嶂横。
万木倚檐疏干直,群峰当户晓岚晴。
临川试问尧年事,犹被封人劝濯缨。
暂随红旆佐藩方,高迹终期卧故乡。
已近水声开涧户,更侵山色架书堂。
蒲生岸脚青刀利,柳拂波心绿带长。
莫夺野人樵牧兴,白云不识绣衣郎。
南北三年一解携,海为深谷岸为蹊。
已闻陈胜心降汉,谁为田横国号齐。
暴客至今犹战鹤,故人何处尚驱鸡。
归来能作烟波伴,我有鱼舟在五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