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裴端公郊居

暂随红旆佐藩方,高迹终期卧故乡。

已近水声开涧户,更侵山色架书堂。

蒲生岸脚青刀利,柳拂波心绿带长。

莫夺野人樵牧兴,白云不识绣衣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暂时跟随红色旗帜辅佐地方政务,高洁的志向最终是归隐故乡。
已经接近潺潺水声,打开山涧的门户,进一步侵占山色来建造书房。
菖蒲在水边生长,刀剑般锋利,柳条轻拂水面,绿色的丝带般绵延。
不要剥夺乡人的砍柴放牧的乐趣,他们不认识穿绣衣的官员啊。

注释

红旆:古代旗帜的一种,这里代指军队或官府的标志。
藩方:指地方行政区划,这里指任职的地方。
涧户:山涧边的居所。
书堂:书房或读书的地方。
蒲:菖蒲,一种水生植物。
岸脚:水边。
波心:水面中央。
绿带:形容柳条的颜色如绿色的带子。
野人:乡下人,普通人。
樵牧:砍柴和放牧,代表乡村生活。
绣衣郎:这里指身着华贵官服的官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辞职后回到故乡,过上隐逸生活的场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述,表达了对平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暂随红旆佐藩方"一句,说明主人公曾经跟随官府的旗帜在外服务,但现在已经放下这些繁华的职务。"高迹终期卧故乡"表明他最终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过上安静的生活。

接下来的两句"已近水声开涧户,更侵山色架书堂"描绘了主人公新居所处的环境,有清澈的溪流和被山色环绕的书房。这种景象给人以宁静与雅致之感。

"蒲生岸脚青刀利,柳拂波心绿带长"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突出了春天水边的生机勃勃和草木的繁盛。这里的“蒲”指的是水生的植物,它们在岸边生长而且锋利;“柳拂波心绿带长”则是形容柳树随风轻拂水面,枝条柔软而又悠长。

最后两句"莫夺野人樵牧兴,白云不识绣衣郎"表达了主人公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与世隔绝的心境。他不愿意被打扰,宁愿保持自己的隐逸生活,而“白云”则象征着远离尘嚣的自由和纯净。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物描写,以及主人公对乡居生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古人对归隐田园的向往。韦庄在这里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同时也传递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374)

韦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 字:端己
  • 籍贯: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
  • 生卒年:约836年- 约910年

相关古诗词

赠云阳裴明府

南北三年一解携,海为深谷岸为蹊。

已闻陈胜心降汉,谁为田横国号齐。

暴客至今犹战鹤,故人何处尚驱鸡。

归来能作烟波伴,我有鱼舟在五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赠边将

昔因征远向金微,马出榆关一鸟飞。

万里只携孤剑去,十年空逐塞鸿归。

手招都护新降虏,身著文皇旧赐衣。

只待烟尘报天子,满头霜雪为兵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赠戍兵

汉皇无事暂游汾,底事狐狸啸作群。

夜指碧天占晋分,晓磨孤剑望秦云。

红旌不卷风长急,画角闲吹日又曛。

止竟有征须有战,洛阳何用久屯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赠武处士

一身唯一室,高静若僧家。

扫地留疏影,穿池浸落霞。

绿萝临水合,白道向村斜。

卖药归来醉,吟诗倚钓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