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雨弗止

天泽岂厌多,春泥行深耕。

九州沾易满,一暴新苗焚。

阳石不可鞭,草木倚玄冥。

宁使白日烈,不愿天无云。

烈日枝可濯,土乾根难萌。

犹忧榆筴后,田上无焦明。

二月园蔬足,三四稻粱生。

稻粱终岁望,蔬蓏四时更。

讵直予中心,普天翳同情。

盼盼祥风起,濛濛垤鹳鸣。

不以柴门掩,眷焉怀暂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长时间降雨对农事的影响,以及诗人对天气好转的期盼。开篇“天泽岂厌多,春泥行深耕”表达了雨水虽多,但对耕作有益,春天的泥土湿润适宜深耕。接着“九州沾易满,一暴新苗焚”描述了雨水充沛使得大地湿润,有利于作物生长,但同时也可能带来灾害,如火灾。诗人进一步阐述了阳光与雨水的关系,“阳石不可鞭,草木倚玄冥。宁使白日烈,不愿天无云”,强调了阳光对于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即使烈日也比没有云彩的好。

“烈日枝可濯,土乾根难萌”指出在干旱条件下,植物的枝叶可以得到充分的水分,但土壤干燥则难以滋养根部生长。“犹忧榆筴后,田上无焦明”表达了对后续天气状况的担忧,担心之后的天气仍然不利于农作物的成长。

接下来的“二月园蔬足,三四稻粱生”描述了春季蔬菜和粮食作物的生长情况,表现了农事的季节性特点。“稻粱终岁望,蔬蓏四时更”说明了农民对一年四季农作物的期待,以及它们在不同季节的轮换种植。“讵直予中心,普天翳同情”表达了诗人对所有农民的深切同情,希望所有人都能享受到丰收的喜悦。

最后,“盼盼祥风起,濛濛垤鹳鸣。不以柴门掩,眷焉怀暂晴”表达了诗人对晴朗天气的期盼,希望祥风能够吹起,让雨水停止,同时表达了对暂时晴天的渴望,以及对开放门户、迎接好天气的期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农事与天气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寄托。

收录诗词(1727)

释函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登海蠃岩顶定舍利塔址

三春风日丽,抠衣登重基。

千仞插青霄,八方蟠龙骊。

呵护自何年,乃以藏吾师。

妙高高不见,别峰长委蛇。

化城极西北,宝所良在兹。

渊源大东南,银河天上来。

顿超十九地,鬼神安在哉。

再涌金轮巅,负铁予宁辞。

稽首大觉尊,长跪遥致辞。

清净本如然,法化终无岐。

此山曾有无,天龙焉足知。

灵光曜今日,云烟犹昔时。

星日绕檐楹,幢铃摇须弥。

多子谁后先,万古将不疑。

稽首大觉尊,天宇空恢恢。

形式: 古风

秋日山居

掩室白云巅,瞑坐声光灭。

灭处不能知,渐返觉通彻。

目入纸窗明,耳透泉声咽。

开户风飕飕,秋山天气冽。

携筇过竹坡,径转秋虫切。

所遇山中人,但笑而无说。

我观笑中怀,千偈难分别。

以此尽世间,一切言应绝。

说天天无名,说地地无辙。

山色与泉声,谁道广长舌。

未说是非无,说已是非绝。

正说是非时,如闻隔垣垤。

瞋与喜何从,相对言辞拙。

日日瞑坐中,长笑当不辍。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中秋无月

中秋五夕前,寻凉登紫玉。

皓魄悬高岑,影散千林浴。

万里无片云,横眸九霄瞩。

耸身淩星辰,转觉澄汉局。

语笑停空中,信步天路促。

晨起理盘餐,片鳞追隔宿。

微云瞹太虚,桂影羂罗縠。

及望晷愈乖,夕赏且继烛。

班荆坐檐下,情殷景自淑。

底事维目前,慎莫期后复。

气序不可知,人事亦反覆。

澹若忘固然,美景焉可续。

委运乐无穷,天真吾自赎。

形式: 古风

九日

观水水初涸,登山山渐寒。

水涸尚可汲,山寒磨衲单。

衣单当彻骨,汲井领斜看。

谁把茱萸酒,凭谁为整冠。

菊花开灿烂,涧水急潺潺。

何处不相似,狂歌到日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