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歌(其一)

鸡鸣丑,愁见起来还漏逗。

裙子褊衫个也无,袈裟形相些些有。

裈无腰,裤无口,头上青灰三五斗。

比望修行利济人,谁知变作不唧溜。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十二时歌(其一)》由唐代僧人从谂创作,以生动诙谐的语言描绘了修行者的日常衣着与心境。诗中通过“鸡鸣丑”开篇,营造出一种清晨静谧而又略带忧愁的氛围,引出主人公在修行生活中的困顿与挣扎。

“愁见起来还漏逗”,描述了修行者在鸡鸣时分醒来,却因时间尚早而感到愁闷的情景。“裙子褊衫个也无,袈裟形相些些有”,形象地展现了修行者简朴的衣着,暗示其生活清贫,但依然保持着佛教的象征性服饰。

接下来,“裈无腰,裤无口”,进一步强调了衣物的简陋,甚至夸张地描述为裤子没有腰和口,以此来突出修行者生活的艰苦。最后,“头上青灰三五斗,比望修行利济人,谁知变作不唧溜”,诗人用幽默的手法,将修行者头顶的灰尘比喻为“三五斗”,既是对生活条件的戏谑,也是对修行者默默奉献精神的赞美。然而,结尾一句“谁知变作不唧溜”则暗含讽刺,似乎在质疑世人是否真正理解并认可修行者的付出与牺牲。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对比,不仅展现了修行者朴素的生活状态,也反映了他们内心的矛盾与追求。从谂以轻松诙谐的笔触,探讨了修行与世俗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定位,体现了其独特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17)

从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十二时歌(其二)

平旦寅,荒村破院实难论。

解斋粥米全无粒,空对閒窗与隙尘。

唯雀噪,勿人亲,独坐时闻落叶频。

谁道出家憎爱断,思量不觉泪沾巾。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十二时歌(其三)

日出卯,清净却翻为烦恼。

有为功德被尘谩,无限田地未曾扫。

攒眉多,称心少,叵耐东村黑黄老。

供利不曾将得来,放驴吃我堂前草。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十二时歌(其四)

食时辰,烟火徒劳望四邻。

馒头□子前年别,今日思量空咽津。

持念少,嗟叹频,一百家中无善人。

来者祇道觅茶吃,不得茶童去又嗔。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十二时歌(其五)

禺中巳,削发谁知到如此。

无端被请作村僧,屈辱饥凄受欲死。

胡张三,黑李四,恭敬不曾生些子。

适来忽尔到门头,唯道借茶兼借纸。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