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岩寺松潭

山下花岩会,松间水积深。

晚荷交乱影,疏竹引轻阴。

云散千岩暮,风生万木吟。

循涯通妙理,步胜获幽寻。

望鸟知无迹,看猿欲学心。

浮荣指西景,微尚寄东岑。

待月开山合,闻钟出石林。

波文摇翠壁,蝉响续幽琴。

永日陪霜简,通宵听梵音。

机閒任情性,道胜等浮沉。

赏异方终古,佳游几度今。

自然轻执简,宁敢忘抽簪。

过见心皆妄,驱驰力未任。

从来谢公意,山水爱登临。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花岩寺松潭的静谧与幽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川、水潭、荷叶、竹林、云雾、风声、鸟鸣、猿啼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首联“山下花岩会,松间水积深”,开篇即点明地点,山脚下花岩汇聚,松林间积水深邃,为后续描绘的自然景观奠定了基础。

颔联“晚荷交乱影,疏竹引轻阴”,描绘了傍晚时分,荷叶交错,映照出斑驳的光影;稀疏的竹林,引出一片轻柔的阴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颈联“云散千岩暮,风生万木吟”,云朵在千岩之间散去,暮色降临;风吹过万木,发出悠扬的吟唱,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和谐。

尾联“循涯通妙理,步胜获幽寻”,沿着山崖探寻,领悟到自然的奥秘;行走本身就是一次深入幽静的探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热爱。

中间部分“望鸟知无迹,看猿欲学心”、“浮荣指西景,微尚寄东岑”、“待月开山合,闻钟出石林”、“波文摇翠壁,蝉响续幽琴”等,分别描绘了鸟儿飞翔、猿猴攀爬、月光洒落山间、钟声从石林中传出、波纹在翠壁上摇曳、蝉鸣与幽琴相和等场景,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之美。

最后,“永日陪霜简,通宵听梵音”、“机閒任情性,道胜等浮沉”、“赏异方终古,佳游几度今”、“自然轻执简,宁敢忘抽簪”、“过见心皆妄,驱驰力未任”、“从来谢公意,山水爱登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永恒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富有哲思和艺术美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1)

张叔政(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登法华寺最高顶忆院中诸公

身,心。城郭,山林。望处远,到时深。

云崖杳杳,烟树沉沉。啸侣时停策,探幽或抚琴。

鲍防得法小枝小叶,怀人如玉如金。

月色前庭清静观,梵声初夜海潮音。

思君子山深不可见,登高顶望远欲相寻。

何事归舟客兴棹不驶,君不见红莲绿荇沙禽。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颂黄陵断际禅师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十二时歌(其一)

鸡鸣丑,愁见起来还漏逗。

裙子褊衫个也无,袈裟形相些些有。

裈无腰,裤无口,头上青灰三五斗。

比望修行利济人,谁知变作不唧溜。

形式: 古风

十二时歌(其二)

平旦寅,荒村破院实难论。

解斋粥米全无粒,空对閒窗与隙尘。

唯雀噪,勿人亲,独坐时闻落叶频。

谁道出家憎爱断,思量不觉泪沾巾。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