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官病倦,未尝会客,毛正仲惠茶,乃以端午小集石塔,戏作一诗为谢

我生亦何须,一饱万想灭。

胡为设方丈,养此肤寸舌。

尔来又衰病,过午食辄噎。

谬为淮海帅,每愧厨传缺。

爨无欲清人,奉使免内热。

空烦赤泥印,远致紫玉玦。

为君伐羔豚,歌舞菰黍节。

禅窗丽午景,蜀井出冰雪。

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

金钗候汤眼,鱼蟹亦应诀。

遂令色香味,一日备三绝。

报君不虚受,知我非轻啜。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翻译

我的一生又何必求太多,吃饱后万般欲望都消失。
为何要设立宽广的宴席,只为滋养这微小的舌头。
近年来身体衰弱多病,过了中午饭量就感到堵塞。
错误地担任了淮海的统帅,常常因厨房供应不足而惭愧。
做饭不求清闲,出使在外避免内火上升。
徒然拥有红色官印,远方送来珍贵的紫玉佩环。
为了你,宰杀羔羊豚肉,准备歌舞和菰黍的节日。
禅房沐浴午后的美景,蜀地井水清凉如冰雪。
座上宾客皆令人满意,餐具亲手洗净。
金钗等待热水,鱼蟹也似在告别。
于是,色香味一天之内达到极致。
回报你不虚度美食,深知我不是轻易享用之人。

注释

方丈:宽广的宴席。
肤寸舌:微小的舌头,比喻食欲。
衰病:身体衰弱多病。
厨传:厨房供应。
内热:体内火气。
赤泥印:红色官印,象征官职。
紫玉玦:珍贵的紫玉佩环。
羔豚:羊和猪,泛指肉类。
菰黍:古代祭祀或节日的食品。
禅窗:禅房窗户。
蜀井:蜀地的井水。
可人:令人满意的人。
鼎器:烹饪器具。
汤眼:煮沸的水。
诀:告别,这里指结束。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官场中的倦怠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我生亦何须,一饱万想灭"表达了诗人对于物欲横流的社会感到厌倦,希望通过满足基本的饮食需求来平息内心的种种欲望。"胡为设方丈,养此肤寸舌"则是对自己在官场中仅有的小屋和微薄俸业表示出不满与无奈。

接着,诗人提到了自己的健康状况:"尔来又衰病,过午食辄噎"。这反映了官场生活的劳累和压力给身体带来的负担。"谬为淮海帅,每愧厨传缺"则是自嘲没有做好供应粮食的职责,这里的“每愭”表达了一种自责之情。

在下一段,诗人写道:"爨无欲清人,奉使免内热。空烦赤泥印,远致紫玉玦"。这里的“爨无欲清人”可能指的是不愿参与官场的争斗和勾心,而“奉使免内热”则是希望通过执行公务来减轻内心的烦躁。后两句则是在描绘生活中的繁文缛节,显示了诗人的无奈与对清净生活的渴望。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为君伐羔豚,歌舞菰黍节。禅窗丽午景,蜀井出冰雪"展现了一种田园诗意境,通过描述农事活动和自然美景来表达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则是在赞扬参与其中的人都很有品行,同时也表现了自己对于清净环境的追求。

最后几句"金钗候汤眼,鱼蟹亦应诀。遂令色香味,一日备三绝"描绘了一种待客的场景,其中“金钗候汤眼”可能是指等待着热水来冲洗手中的精致动作,而“鱼蟹亦应诀”则是在说即使是简单的食物也能应对各种饮食的需求。最后两句表达了对色香味三绝的追求和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官场生活的批判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对清净生活的渴望。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双石,并叙

梦时良是觉时非,汲水埋盆故自痴。

但见玉峰横太白,便从鸟道绝峨眉。

秋风与作烟云意,晓日令涵草木姿。

一点空明是何处,老人真欲住仇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和陶饮酒二十首(其一)

我不如陶生,世事缠绵之。

云何得一适,亦有如生时。

寸田无荆棘,佳处正在兹。

纵心与事往,所遇无复疑。

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和陶饮酒二十首(其二)

二豪诋醉客,气涌胸中山。

漼然似冰释,亦复在一言。

啬气实其腹,云当享长年。

少饮得径醉,此秘君勿传。

形式: 古风

和陶饮酒二十首(其三)

道丧士失己,出语辄不情。

江左风流人,醉中亦求名。

渊明独清真,谈笑得此生。

身如受风竹,掩冉众叶惊。

俯仰各有态,得酒诗自成。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