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石,并叙

梦时良是觉时非,汲水埋盆故自痴。

但见玉峰横太白,便从鸟道绝峨眉。

秋风与作烟云意,晓日令涵草木姿。

一点空明是何处,老人真欲住仇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梦境中的一切似乎是真实的,醒来后却发现并非如此,汲水倒进盆中显得格外痴傻。
只看见如玉的山峰横亘在太白山,鸟道也被阻断在峨眉之巅。
秋风吹过,仿佛带着烟云的思绪,拂晓的阳光使万物充满生机。
那一点明亮究竟来自何方?我真想在此地的仇池山居住。

注释

梦时:梦境中。
觉时:醒来时。
玉峰:形容山峰洁白如玉。
太白:指太白山,中国名山。
鸟道:险峻山路上供飞鸟通行的小径。
峨眉:另一座著名的山脉。
秋风与作烟云意:秋风吹过,仿佛带来云雾缭绕的意境。
晓日令涵草木姿:黎明的阳光使花草树木显得更加生机盎然。
空明:清澈明亮。
仇池:古地名,此处代指诗人向往的隐居之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开篇“梦时良是觉时非”表达了对现实与梦境的区别,以及诗人内心对于梦境中美好事物的向往。而“汲水埋盆故自痴”则显示出诗人对于世俗之事持有一种玩世不恭、超脱的心态,似乎在用这种行为来逃避现实。接着,“但见玉峰横太白,便从鸟道绝峨眉”中“玉峰”和“太白”都是指山名,这里的意象丰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表达了想要超脱尘世、远离喧嚣的心愿。

在下片,“秋风与作烟云意,晓日令涵草木姿”中秋风和晓日都是描写自然环境的笔触,这里通过秋风和晓日对景物的影响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意境。最后,“一点空明是何处,老人真欲住仇池”则表现出诗人对于清净之地的向往,以及想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安顿心灵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这不仅是诗人的内心写照,也反映出古代文人对于自然与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陶饮酒二十首(其一)

我不如陶生,世事缠绵之。

云何得一适,亦有如生时。

寸田无荆棘,佳处正在兹。

纵心与事往,所遇无复疑。

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和陶饮酒二十首(其二)

二豪诋醉客,气涌胸中山。

漼然似冰释,亦复在一言。

啬气实其腹,云当享长年。

少饮得径醉,此秘君勿传。

形式: 古风

和陶饮酒二十首(其三)

道丧士失己,出语辄不情。

江左风流人,醉中亦求名。

渊明独清真,谈笑得此生。

身如受风竹,掩冉众叶惊。

俯仰各有态,得酒诗自成。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和陶饮酒二十首(其四)

蠢蠕食叶虫,仰空慕高飞。

一朝传两翅,乃得黏网悲。

啁啾同巢雀,沮泽疑可依。

赴水生两壳,遭闭何时归。

二虫竟谁是,一笑百念衰。

幸此未化间,有酒君莫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