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饮酒二十首(其一)

我不如陶生,世事缠绵之。

云何得一适,亦有如生时。

寸田无荆棘,佳处正在兹。

纵心与事往,所遇无复疑。

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我比不上陶渊明,世间纷扰让我困扰。
如何能像他那样找到内心的宁静,享受生活呢?
哪怕只有小小的一片土地没有杂草荆棘,美好的事物就在这里。
随心所欲地生活,遇到的事情不再让我疑惑。
偶尔领悟到饮酒的乐趣,即使空杯在手,也能常常保持这种心境。

注释

陶生:指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以隐居田园、不慕名利著称。
世事缠绵:形容世间纷繁复杂,难以摆脱。
云何:如何,怎样。
寸田:比喻微小的土地或生活领域。
纵心:放开心扉,随性而为。
偶得:偶然间获得。
空杯:象征心灵的空灵状态。

鉴赏

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现实与理想生活的向往。"我不如陶生,世事缠绵之"一句,通过自谦不如陶渊明的超脱态度,抒发了对田园生活的憧憬,但同时也承认自己无法摆脱世俗纷争。这两句话既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也展现了他对于清净生活的无限向往。

"云何得一适,亦有如生时"则表达了诗人希望找到一种与陶渊明相似的宁静生活状态,即使只是暂时的。这里的“如生时”指的是陶渊明隐居时的情景。

接着,“寸田无荆棘,佳处正在兹”描述了一个理想中的小块土地,没有杂草,只有美好之地。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纵心与事往,所遇无复疑"则表达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即使在纷繁复杂的世俗之中,也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不再有过多的犹豫和困扰。

最后,“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显示了诗人通过饮酒来寻找生活中的乐趣,即便是在无酒可喝的时候,他也会保持这种寻求快乐的心态。这不仅展现了苏轼的豁达,更体现出他对待烦恼时的那份超然。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苏轼在忙碌和压力之下所写的一种情感宣泄,通过与陶渊明隐逸生活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他在面对复杂世事时保持豁达乐观的态度。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陶饮酒二十首(其二)

二豪诋醉客,气涌胸中山。

漼然似冰释,亦复在一言。

啬气实其腹,云当享长年。

少饮得径醉,此秘君勿传。

形式: 古风

和陶饮酒二十首(其三)

道丧士失己,出语辄不情。

江左风流人,醉中亦求名。

渊明独清真,谈笑得此生。

身如受风竹,掩冉众叶惊。

俯仰各有态,得酒诗自成。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和陶饮酒二十首(其四)

蠢蠕食叶虫,仰空慕高飞。

一朝传两翅,乃得黏网悲。

啁啾同巢雀,沮泽疑可依。

赴水生两壳,遭闭何时归。

二虫竟谁是,一笑百念衰。

幸此未化间,有酒君莫违。

形式: 古风

和陶饮酒二十首(其五)

小舟真一叶,下有暗浪喧。

夜棹醉中发,不知枕几偏。

天明问前路,已度千重山。

嗟我亦何为,此道常往还。

未来宁早计,既往复何言。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