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饮酒二十首(其三)

道丧士失己,出语辄不情。

江左风流人,醉中亦求名。

渊明独清真,谈笑得此生。

身如受风竹,掩冉众叶惊。

俯仰各有态,得酒诗自成。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道德沦丧,士人失去自我,说话往往不合常理。
江南的才子们,即使在醉酒中也追求名声。
陶渊明独自保持清高真实,他的谈笑间成就了这一生。
他的身体如同风中的竹子,轻轻摇曳,让众叶也为之惊叹。
他的一举一动都有独特的风采,饮酒作诗,自然天成。

注释

道丧:道德沦丧。
士失己:士人失去自我。
江左:江南。
风流人:才子们。
渊明:陶渊明。
清真:清高真实。
受风竹:风中的竹子。
掩冉:轻轻摇曳。
俯仰:一举一动。
得酒诗:饮酒作诗。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轼(苏东坡)所作,属于其《和陶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三首。全诗以深邃的意境和自在的笔触,展示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诗中“道丧士失己,出语辄不情”表达了一种对世事的淡然与无奈,指的是士人在世间失去了本该有的道德和自我,也无法用言辞来表达真实的情感。"江左风流人,醉中亦求名"则描绘了诗人自己置身于繁华如梦的江南世界,即便是在酒醉之际,也难以摆脱世人的虚名。

接下来的“渊明独清真,谈笑得此生”展现了苏轼对道家思想的追求,他认为真正的生活应该是清净无为,与自然合一。"身如受风竹,掩冉众叶惊"用竹子在风中摇摆来比喻自己,在世事变化中保持柔韧不折,同时也感慨于人生的无常。

最后,“俯仰各有态,得酒诗自成”则是苏轼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无论是低头沉思还是抬头放眼,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风采。同时,在饮酒之际,他发现自己自然而然地就能写出诗来,这种创作的自由与随性,是他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表达了苏轼对于世俗名利的超越,以及在自然中寻找真实自我的愿望。诗中的意象丰富,笔触细腻,每一句都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坚定,是中国古典文学中难得的一首佳作。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陶饮酒二十首(其四)

蠢蠕食叶虫,仰空慕高飞。

一朝传两翅,乃得黏网悲。

啁啾同巢雀,沮泽疑可依。

赴水生两壳,遭闭何时归。

二虫竟谁是,一笑百念衰。

幸此未化间,有酒君莫违。

形式: 古风

和陶饮酒二十首(其五)

小舟真一叶,下有暗浪喧。

夜棹醉中发,不知枕几偏。

天明问前路,已度千重山。

嗟我亦何为,此道常往还。

未来宁早计,既往复何言。

形式: 古风

和陶饮酒二十首(其六)

百年六十化,念念竟非是。

是身如虚空,谁受誉与毁。

得酒未举杯,丧我固忘尔。

倒床自甘寝,不择菅与绮。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和陶饮酒二十首(其七)

顷者大雪年,海派翻玉英。

有士常痛饮,饥寒见真情。

床头有败榼,孤坐时一倾。

未能平体粟,且复浇肠鸣。

脱衣裹冻酒,每醉念此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