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泰山拟唐李白(其一)

自我来泰山,于今忽五年。

每登日观峰,并坐肩吾轩。

方瞳被两鬓,宛若垂云烟。

佩服龙门衣,霞彩光晔然。

谓我畏垒山,曾共桑庚眠。

重来五千载,一笑俱忘言。

而乃天仙姿,畴能识毫颠。

既来不须臾,又复归沧田。

揽衣不能下,泪下如流泉。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汪坦所作的《别泰山拟唐李白》,通过诗人的回忆与想象,描绘了他与泰山的深厚情感以及对泰山之美的赞叹。

首句“自我来泰山,于今忽五年”,开篇即点明诗人与泰山的缘分,时间跨度五年,暗示了他对泰山的深厚感情。接着,“每登日观峰,并坐肩吾轩”描述了诗人多次攀登泰山,与自然亲近的场景,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方瞳被两鬓,宛若垂云烟”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形容诗人的目光深邃,仿佛两鬓的发丝垂落成云烟,形象地展现了诗人的独特气质。接下来,“佩服龙门衣,霞彩光晔然”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泰山上的穿着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之美,霞光映照下的衣物显得格外耀眼。

“谓我畏垒山,曾共桑庚眠”这一句,通过引用古代典故,表达了诗人与泰山之间超越时空的亲密关系,仿佛曾经与泰山共同度过了一段宁静的夜晚。接下来,“重来五千载,一笑俱忘言”则以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诗人对泰山的深情厚谊,即使相隔五千年,再次相遇也能会心一笑,无需言语。

最后,“而乃天仙姿,畴能识毫颠”表达了诗人对泰山之美的赞叹,认为泰山的美丽如同天仙般不可言喻。而“既来不须臾,又复归沧田”则暗示了诗人对泰山的留恋与不舍,即使短暂相聚,也终将分别,回归自然。

“揽衣不能下,泪下如流泉”则是诗人离别时的真实情感流露,表达了他对泰山的深深眷恋与不舍,泪水如同泉水般涌出,难以抑制。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泰山的深情厚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和赞美。

收录诗词(22)

汪坦(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别泰山拟唐李白(其二)

青霞四千丈,谁能陟其颠。

倒骑白鹿行,去若飞龙翩。

道逢五丈人,峨冠向余前。

所论俱上古,苍颜不知年。

自云秦皇帝,登封污遗编。

至今地天通,无能伏其愆。

顾子伛偻躯,不揖霞宫仙。

自非生平力,安能独超然。

行行重相期,赠子华胥轩。

明灭不可睹,黛色参中天。

形式: 古风

别泰山拟唐李白(其三)

崩湍落两厓,风雷日喧豗。

飞梁十万丈,健倒青莓苔。

洞门开石扇,照耀金银台。

兰楣桂为楹,白玉三重阶。

贝瓦碧参差,珠箔光皑皑。

琪花杂瑶树,鸾凤舞毰毸。

坐我紫霞床,酌我青金罍。

琼浆一漱齿,神灵通百骸。

逍遥游象罔,蕞尔遗尘埃。

沧溟连渤海,归去何时来。

形式: 古风

弘济寺观音阁

高阁阚危湍,结搆历机巧。

昨闻灵谷胜,还兹足幽讨。

倒影射虚牖,照我颜色好。

远翠凝不流,江光白如扫。

清梵飘天风,奇岩寄瑶草。

遐忆羲皇人,悠然此怀抱。

形式: 古风

夜上严州滩

上滩似牵羊,下滩如走马。

滩高月未出,石立滩流写。

参商欲低掷,风雨声在下。

夜半入天津,应识支机者。

形式: 古风 押[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