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病月馀呈子由二首(其一)

蔀室悠悠昏复朝,强披庄子说逍遥。

四禅未到风犹梗,九转无功火不烧。

学道若为调鹿马,是身不实似芭蕉。

丹砂赤箭功何有,想听清言意自消。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翻译

深居简出日复一日,勉强翻开庄子寻求解脱。
虽然修炼到了四禅境界,心中的烦恼依旧如风摇曳;多次转世炼丹却无果,火焰也无法焚烧内心的执着。
修行之道如同驯服难以驾驭的鹿和马,身体空幻如芭蕉皮脆易破。
修炼丹药和寻找长生不老的方法有何意义?只希望能听到清澈的教诲,内心自然平静。

注释

蔀室:深居简出。
悠悠:长久、连续不断。
庄子:战国时期哲学家,主张超脱世俗。
逍遥: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四禅:佛教中的修行阶段,指超越世俗烦恼。
风犹梗:烦恼如风,难以平息。
九转:道教修炼中的一种说法,指多次转世或修炼。
火不烧:比喻内心的执着无法被消除。
调鹿马:比喻控制和引导难以驯服的事物。
是身:此身,指修行者自身。
芭蕉:比喻虚幻不实。
丹砂赤箭:道教炼丹中的材料,象征追求长生不老。
功何有:有什么功效,指修炼无果。
清言:高明的教诲,智慧的语言。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病中生活和探求道法的诗句。开头“蔀室悠悠昏复朝”设置了一个阴沉、懒散的早晨场景,反映出作者在疾病中的不适与无奈。而“强披庄子说逍遥”则表明作者通过阅读庄子的哲学来寻求心灵的解脱和超脱世俗的自由。

接下来的“四禅未到风犹梗,九转无功火不烧”可能是在比喻道法修炼的艰难与自身境界的不足。四禅是佛教中的一种深度冥想状态,而这里说“未到”,则意味着作者尚未达到这种精神层次;九转通常指的是丹道中的九重火候,但这里说“无功”,暗示修炼过程中的困顿和失败。

"学道若为调鹿马,身不实似芭蕉"中,“学道”可能是指学习道家的养生之法,而“若为调鹿马”则是在比喻这种修炼过程如同训练鹿马一般需要耐心和技巧。随后的“身不实似芭蕉”,用了芭蕉树皮容易剥落的特性来形容自己体质虚弱,内在精神与物质基础都不稳固。

最后,“丹砂赤箭功何有,想听清言意自消”中,“丹砂赤箭”可能是指道家的某种修炼法门或药石,而“功何有”则是在反思这种修炼的效果和意义。末尾“想听清言意自消”,表达了作者对于高深道理的向往,同时也承认自己的理解有限,心中的困惑与期待随着对智慧的追求而渐渐消散。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生病的个人经历,反映出作者内心的不安、修炼过程的艰辛以及对于生命意义和精神成就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捲帘

捲帘新月上,林影散微茫。

庭草鸣虫近,风灯秋幌凉。

长年惟有病,晚岁苦多伤。

身世竟何就,吾将问蜀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和上维道祈雨有应

江乡长夏亢阳骄,太息秋原稻穗焦。

暑气暮收秦地火,雨声秋响浙江潮。

夜斋凉送檐间滴,晓枕清闻竹上飘。

椒醑礼神惭德薄,圣朝当宁四时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和小雨

入夜雨声急,坐愁衾枕单。

春归千里恨,梦断五更寒。

遣兴芳樽满,惊心节物残。

山城近野水,半夜有归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和门下相公从驾幸学

继圣文明举旧章,儒宫传跸驻胶庠。

地疑阙里弦歌宅,经奏周书隶古行。

遣子东夷思入学,受成西旅伫来王。

鲁侯在泮犹歌诵,盛事须刊孔子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