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番(其一)

汉使昔年离别。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

千里玉关春雪,雁来人不来。羌笛一声愁绝,月徘徊。

形式: 词牌: 定西番 押[灰]韵

翻译

长叹愁思,与你离别之情,攀爬在稀疏的柳枝上、折断的梅枝上、还有西部的楼台上,难舍难分。
千里之外的边关覆盖在春雪里,远去的雁群已经飞来,却不见你的身影。那长叹愁思,只有月亮的影子在西北戈壁滩上徘徊。

注释

汉使:本指汉朝出使西域的官员,这里泛指远戍西陲的将士。
攀弱柳: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
折寒梅:折梅花以赠远人。
上高台:登台遥望,以寄乡思。
玉关: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
羌笛:古老的单簧气鸣乐器,已有2000多年历史,流行在四川北部阿坝藏羌自治州羌族居住之地。
月徘徊:意谓月亮也被凄怨的笛声所感动而在空中徘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汉使在边塞之地,怀念远方亲人的情景。开篇“汉使昔年离别”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离别之痛的回忆。“攀弱柳,折寒梅”则是通过具体动作来抒发思念之情,柳枝柔弱,梅花在严冬中绽放,都映射出一种孤独与坚韧。

“上高台”一句,诗人登上高台,或许是在望眼欲穿地寻觅远方亲人的踪迹,也可能是为了更好地感受那遥远的思念。紧接着,“千里玉关春雪”描绘了一幅边塞春雪的画面,“玉关”指的是古代西北边疆地区,这里的“春雪”并非通常所谓的美丽景象,而是孤寂与荒凉的象征。

“雁来人不来”表达了诗人对亲人、朋友或者是同僚的思念,他们如同大雁般南飞,然而人却无法随之而去。这一句充满了无尽的乡愁和对自由的向往。

最后,“羌笛一声愁绝”与“月裴回”两句,是诗中情感的高潮。羌笛,古代民族乐器之一,这里的一声,似乎引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哀伤和无尽的思念。而“月裴回”,则是在描绘夜晚明月下的寂静与孤独,或许是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了那种无法排遣的情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边塞生活中的孤独、思念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怀念。每一句都浸润着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是一首充满情趣和画面感的边塞诗。

收录诗词(393)

温庭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本名岐。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字:飞卿
  • 籍贯: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
  • 生卒年:约812—866

相关古诗词

定西番(其二)

海燕欲飞调羽。萱草绿,杏花红,隔帘拢。

双鬓翠霞金缕,一枝春艳浓。楼上月明三五,琐窗中。

形式: 词牌: 定西番

定西番(其三)

细雨晓莺春晚,人似玉,柳如眉,正相思。

罗幕翠帘初卷,镜中花一枝。

肠断塞门消息,雁来稀。

形式: 词牌: 定西番

河传(其一)

江畔,相唤。晓妆鲜,仙景个女采莲。

请君莫向那岸边,少年,好花新满船。

红袖摇曳逐风软,垂玉腕,肠向柳丝断。

浦南归,浦北归,莫知,晚来人已稀。

形式: 词牌: 河传

河传(其二)

湖上。闲望。雨萧萧。烟浦花桥路遥。谢娘翠蛾愁不销。终朝。梦魂迷晚潮。

荡子天涯归棹远。春已晚。莺语空肠断。若耶溪,溪水西。柳堤。不闻郎马嘶。

形式: 词牌: 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