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其二)

风露小瀛洲。斜河倒海流。人间尘、不到琼楼。

错向五陵陵上望,几回月、几回秋。落日太湖头。

垂虹今是不。醉尊前、往往成愁。

便有扁舟西子在,无汗漫、与君游。

形式: 词牌: 唐多令

鉴赏

这首词是宋末元初时期的诗人刘辰翁所作,名为《唐多令·其二》。从艺术风格来看,这首词深蕴含蓄,情感丰富,意境辽阔。

开篇“风露小瀛洲。斜河倒海流。”描绘出一幅迷人的江景图画,微风轻拂,露珠点缀在小岛上,而远处的河水如同倒流入大海,形象生动,给人以自然之美的享受。

紧接着,“人间尘、不到琼楼。”诗人借用“琼楼”这一仙境来表达对世俗烦恼的超脱和逃避之情。这里的“琼楼”不仅是地理上的高处,更是精神上的净土,显示了诗人对于尘世烦扰的淡然态度。

中间两句,“错向五陵陵上望,几回月、几回秋。”则透露出诗人面对历史遗迹时的感慨和沉思。五陵指的是古代帝王或名人的墓葬之地,诗人在此徘徊,仰望着那些历史的见证,不禁让人思考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无常。

“落日太湖头。垂虹今也不。”这里则是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的结合。落日余晖在太湖之畔,金辉洒落,而那曾经美丽如彩虹般的事物现在也不复存在,再次强调了时间易逝和美好事物难以长存的主题。

“醉尊前、往往成愁。”诗人在饮酒中寻找慰藉,但往往是酒醒之后,愁绪反而更多,这里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力感。

结尾两句,“便有扁舟西子在, 无汗漫、与君游。”则描写了诗人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解脱,那就是与心中的理想伴侣一同乘坐简陋的小船,在浩瀚如烟的水天中漫无目的地漂流。这是一种对自由和超然物外生活态度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词通过景物描写、情感抒发与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是一篇意境深远、富有哲思的佳作。

收录诗词(563)

刘辰翁(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字:会孟
  •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 生卒年:1233.2.4—1297.2.12

相关古诗词

唐多令(其一)丙子中秋前,闻歌此词者,即席借芦叶满汀洲韵

明月满沧洲。长江一意流。更何人、横笛危楼。

天地不知兴废事,三十万、八千秋。落叶女墙头。

铜驼无恙不。看青山、白骨堆愁。

除却月宫花树下,尘坱莽、欲何游。

形式: 词牌: 唐多令

唐多令(其三)

寒雁下荒洲。寒声带影流。便寄书、不到红楼。

如此月明如此酒,无一事、但悲秋。万弩落潮头。

灵胥还怒不。满湖山、犹是春愁。

欲向涌金门外去,烟共草、不堪游。

形式: 词牌: 唐多令

唐多令(其六)丙申中秋

明月满河洲。星河带月流。料素娥、独倚琼楼。

竟是何年何药误,魂梦冷、不禁秋。少日梦龙头。

知君犹梦不。算虚名、不了闲愁。

便有鹄袍三万辈,应不是、旧京游。

形式: 词牌: 唐多令

唐多令(其七)

残日下瓜洲。平安火又流。月高高、挂古城楼。

回首少年真可笑,无一事、又悲秋。天在海边头。

天风有意不。结桂枝、袅袅余愁。

不是银河无去路,先不去、后难游。

形式: 词牌: 唐多令